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手厥阴心包经 / 天泉穴

天泉穴

穴位

天泉Tiānquán,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天温。上部为天。泉,水泉。瀑布称为立泉。指经气自上而下,如泉水之来自天上也。本穴上承天池之气,位于上臂,接近手少阴之极泉及手太阴之天府,脉气从胸走手,自上而下也,有如泉源之水溢流而下,因名天泉。或问:臂,何得曰天?答:人有四肢,犹屋有四柱,本穴在柱之上端,故名之以“天”也。

经属

属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取法:伸肘仰掌,腋前纹头直下3横指,在肱二头肌肌腹间隙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作用与主治

作用:宽胸理气,活血通脉

主治:心肺、胸胁疾患等:如心痛,心内膜炎,心悸,支气管炎,咳逆,胸胁支满,上臂内侧痛及臂神经痛,咳嗽,胸满,胁胀,臂痛,胸胁胀痛,胸痛,胸胁胀满,呃逆,足痛不可以行,胸背及上臂内侧痛,肘中挛急,心绞痛,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上臂内侧痛,视力减退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肩部。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心脏供血不足者,可每天坚持用中指指腹揉天泉穴,每次1~3分钟。

配伍

穴位名

天泉Tiānquán,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天温。上部为天。泉,水泉。瀑布称为立泉。指经气自上而下,如泉水之来自天上也。本穴上承天池之气,位于上臂,接近手少阴之极泉及手太阴之天府,脉气从胸走手,自上而下也,有如泉源之水溢流而下,因名天泉。或问:臂,何得曰天?答:人有四肢,犹屋有四柱,本穴在柱之上端,故名之以“天”也。

穴位经属

属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取法:伸肘仰掌,腋前纹头直下3横指,在肱二头肌肌腹间隙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二头肌、喙肱肌。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皮肤由臂内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疏松,富有脂肪组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臂筋膜,入肱二头肌,在肌皮神经的外侧深进喙肱肌,以上两肌由肌皮神经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宽胸理气,活血通脉

主治:心肺、胸胁疾患等:如心痛,心内膜炎,心悸,支气管炎,咳逆,胸胁支满,上臂内侧痛及臂神经痛,咳嗽,胸满,胁胀,臂痛,胸胁胀痛,胸痛,胸胁胀满,呃逆,足痛不可以行,胸背及上臂内侧痛,肘中挛急,心绞痛,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上臂内侧痛,视力减退等。

穴位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肩部。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心脏供血不足者,可每天坚持用中指指腹揉天泉穴,每次1~3分钟。

配伍

1、配内关穴、中冲穴治心绞痛。

2、配腕骨穴、阳谷穴治肩臂痛。

3、配尺泽穴、乳根穴治乳少。

4、配内关穴治心悸。

5、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6、配期门穴治胸胁胀满。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石水,天泉主之;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天泉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病,胸胁支满,咳逆,膺背胛间、臂内廉痛。

《针灸大成》:主目不明,恶风寒,心病,胸胁支满,咳逆,膺背胛间、臂内廉痛。

《针方六集》:主咳逆,心胸烦满,胁下支满,臂内廉痛,肘中挛急。

《类经图翼》:主治恶风寒,胸胁痛,支满咳逆,膺背胛臂间痛。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二头肌、喙肱肌。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皮肤由臂内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疏松,富有脂肪组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臂筋膜,入肱二头肌,在肌皮神经的外侧深进喙肱肌,以上两肌由肌皮神经支配。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石水,天泉主之;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天泉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病,胸胁支满,咳逆,膺背胛间、臂内廉痛。

《针灸大成》:主目不明,恶风寒,心病,胸胁支满,咳逆,膺背胛间、臂内廉痛。

《针方六集》:主咳逆,心胸烦满,胁下支满,臂内廉痛,肘中挛急。

《类经图翼》:主治恶风寒,胸胁痛,支满咳逆,膺背胛臂间痛。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