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海螺壳”。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性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咸,微寒。"。功能主治:《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化痰消积,止痉。治胃痛,淋巴结结核,手足抽筋。"。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或煎汤,1~5钱;外用:研末调敷。复方:治慢性骨髓炎:海螺壳煅成炭一两,人中白三钱,冰片八分。研细,用陈猪油或麻油调成稀糊状,外敷。(《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中药材“海螺厣”。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1.幼螺多生活于低潮线附近的岩石间;成体多栖息于低潮线以下数米至数十米深的细沙或多泥的海底。能捕食其他软体动物。雌雄异体,产卵期约58月,卵产在甲壳质的狭长卵袋中,每一卵袋包含卵子数百至数千个,于水温2326℃时,34星期即可变成面盘幼虫,破袋而出,过一段时间长成幼螺,2年可达性成熟。 2.生活于低潮线附近及1941m……
中药材“海螺”。别名:瓷螺、交螺、海窝窝、海牛牛。性味:甘,寒。功能主治:制酸,化痰,软坚,止痉。用于胃痛,吐酸,淋巴结结核,手足拘挛。用法用量:1~3钱,研粉服。别名:假猪螺(《交州记》),顶头螺、海窝窝(《河北药材》)。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生活于浅海底岩石间。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原形态:红螺(《纲目》) 螺壳坚厚,壳高4~10余厘米;壳顶尖……
中药材“山海螺”。别名:地黄(《别录》,白河车(王安卿《采药志》),牛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四叶参(《苏南种子植物》),白蟒肉、山胡萝卜(《东北药植志》),乳薯(《江西民间草药》),奶参、土党参(《广西中药志》),通乳草、奶奶头(《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练河谷两边等较阴湿的地方。分布东北及河北、山西、山东、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