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豇豆根”。出处:《滇南本草》。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消食 治食积,脾胃虚弱,淋浊,痔血,疔疮。 ①《滇南本草》:"捣烂敷疔疮。根、梗烧灰,调油搽破烂处,又能长肌肉。" ②《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食积。" ③《重庆草药》:"健脾益气。治脾胃虚弱,白带白浊,痔疮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用2~3两;或炖肉,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复方:①治……
中药材“豇豆壳”。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功能主治:镇痛,消肿。治腰痛,乳痈。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用3~5两。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原形态:豇豆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无毛或近无毛。三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片菱状卵形,长513cm,宽47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侧生小叶稍小,斜卵形;托叶菱形,长……
中药材“豇豆叶”。出处:《滇南本草》。功能主治:《滇南本草》:"冶淋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用2~3两。出处:出自《滇南本草》。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原形态:豇豆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无毛或近无毛。三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片菱状卵形,长513cm,宽47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侧生小叶稍小,斜卵形;托叶菱形,长约1cm,着生……
中药材“豇豆”。别名:姜豆、长豆。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止血。 血尿:种子研末,每服1钱,水或酒送服。 小便不通:叶4两,水煎服。 小儿疳积:根1两,研末蒸鸡蛋吃。 疔疮:根适量,捣烂敷或研末撒。 毒蛇咬伤:生豇豆适量,捣敷伤口。 盗汗:豇豆子2两,冰糖1两,水煎服。别名:羊角、豆角(《医林纂要》),角豆、饭豆、腰豆……
中药材“石豇豆”。别名:石小豆。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高山林下岩石上或树干上。分布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甘肃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20厘米。根茎横走,密被黑褐色鳞片。叶互生,厚革质;叶片长线形,近无柄,边缘强度反卷,几达主脉。孢子囊群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盾状隔体,着生于细脉相接处,位于中脉与叶边中间,为反卷的叶边所覆盖。性味:淡涩,平。……
中药材“岩豇豆”。别名:岩泽兰(《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岩上。原形态:附生灌木。茎匍匐,随处生根,有分枝。叶3枚转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厚革质,长2.5~6厘米,宽1~2.2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有极疏的浅齿,下面有红斑。聚伞花序,具长花序柄;花疏散;苞片倒披针形,革质;萼筒短,钟形,5裂,裂片狭披针形;花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