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骆驼黄”。出处:《纲目》。性味:苦,平,微毒。功能主治:治风热惊疾。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分。出处:出自《本草纲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野驼栖息于荒漠的沙漠地带。耐寒暑饥渴,以灌丛和半灌丛的盐碱植物为食。常季节性适徙。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东南部、甘肃、青海、内蒙古。原形态:双峰驼,为大型偶蹄类之一,体重可达500kg。比马高大,颈长弯曲如鹅……
中药材“骆驼蹄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平原、低山坡、荒地及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原形态:骆驼蹄草 多年生草本,高2030cm。茎斜上升,基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叶对生,肉质,长椭圆形,扁形,扁平,呈“八”字形排列于叶轴顶端。花成对长于叶腋,花瓣5片,橙红色;雄蕊10。蒴果长纺锤形。化学成分:全草含三萜皂甙、鞣质、生……
中药材“骆驼蓬子”。出处:《新疆中草药》。化学成分:种子含生物碱3.92%,6.4~7.0%,其中主要是哈尔明碱和哈梅灵,其他尚含鸭嘴花碱约0.46%及四氢哈尔明碱、脱氧鸭嘴花酮碱等。 种子中尚含多种氨基酸、葡萄糖、半乳糖、蔗糖和多糖。多糖的组成中有半乳糖、半乳糖醛酸、木糖、阿拉伯糖和痕量鼠李糖。药理作用: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种子中主要含骆驼蓬碱,与哈尔……
中药材“骆驼蓬”。性味:酸、甘,平。有毒。功能主治:宣肺止咳,祛风湿,解毒。 子:咳嗽气喘。 全草:外用治无名肿毒,风湿性关节炎。用法用量:种子2~4分,研末开水冲服;全草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别名:苦苦菜(《陕西中草药》),骆驼蒿、臭草、臭牡丹、沙蓬豆豆(《陕甘宁青中草药选》),阿地热斯忙(维名),乌姆希乌布斯(蒙名)。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生境……
中药材“骆驼脂”。别名:驼脂(《丹房鉴源》),驼峰、峰子油(《饮膳正要》)。出处:《日华子本草》。生境分布:野驼数量现在很少,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有分布。家驼在华北、西北、内蒙古等地都有饲养。原形态:双峰驼,又名:橐驼(《山海经》),骆驼(《本经》),馲驼(《广志》)。 躯体较大,体高2米左右。头较小,耳短小。鼻能开闭。上唇中央分裂如兔唇,下唇较长。颈长……
中药材“骆驼肉”。出处:《日华子本草》。性味:甘,温。 ①《日华子本草》:"温。" ②《纲目》:"甘,温,无毒。"。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治风,下气,壮筋力,润皮肤。" ②《医林纂要》:"益气血,壮筋力。"。用法用量:内服:煮食。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野驼栖息于荒漠的沙漠地带。耐寒暑饥渴,以灌丛和半灌丛的盐碱植物为食。常季节性……
中药材“骆驼毛”。别名:驼绒(《龚氏经验方》)。出处:《本经》。性味:①《本经》:"味咸,平。" ②《别录》:"有毒。"。功能主治:①《本经》:"主寒热惊痫,癫痓狂走。" ②《唐本草》:"主妇人带下赤白。"。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研末,3~5分,外用:烧灰,调敷。复方:①治痔:骆驼颉下毛,烧作灰,可取半鸡子大,酒和服之。(《外台秘要方》) ②治阴上疳疮:驼绒……
复方骆驼蓬子软膏说明书详细介绍了复方骆驼蓬子软膏组成成分、复方骆驼蓬子软膏的服用禁忌、复方骆驼蓬子软膏的功效作用及用法用量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