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竹叶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和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及云南等地。原形态:苏门白酒草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80150cm。根纹锤状,直或弯曲。茎直产,粗壮,具棱条,绿色或下部红紫色,中部或中部以上有长分枝,被较必灰白色上弯的糙短毛,杂有开展的疏柔毛。叶密集,基部叶花期凋落,下部叶倒披针形或披……
中药材“竹叶椒根”。别名:散血飞、见血飞(《贵州民间药物》),土花椒根(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局《医药通讯》(1):35,1972)。出处:《贵州民间药物》。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竹叶椒"条。化学成分:根含生物碱,主要为木兰花碱0.17%,以及竹叶椒碱O.0075%、茵芋碱O.0015%、白鲜碱0.001%、崖椒碱等。药理作用:参见"白鲜"及"茵芋"条。性味:《贵……
中药材“竹叶椒叶”。出处:《湖南药物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竹叶椒"条。功能主治:治腹胀痛,肿毒,乳痈,皮肤瘙痒。复方:①治腹胀痛:竹叶椒叶、吴萸子捣烂敷脐上。(《湖南药物志》) ②治肿毒:竹叶椒叶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③治乳痈:鲜竹叶椒叶捣烂调酒敷患处;另用鲜根一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皮肤瘙庠:鲜竹叶椒叶,桉树鲜叶各半斤。水煎洗。……
中药材“竹叶椒”。别名:土花椒[湖南、上海]、山花椒[广东]、野花椒[四川]。性味:辛、微苦,温。有小毒。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温中理气,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根、果:胃腹冷痛,胃肠功能紊乱,蛔虫病腹痛,感冒头痛,风寒咳喘,风湿关节痛,毒蛇咬伤;叶:外用治跌打肿痛,痈肿疮毒,皮肤瘙痒。用法用量:果1~3钱,根0.5~1两;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水煎洗患处……
中药材“竹叶子”。别名:水百步还魂、大叶竹菜、猪鼻孔、酸猪草、小竹叶菜、笋壳莱、叶上花、小青竹标。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3000m的山谷、灌丛、密林下或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湖北等地。原形态:竹叶子 缠绕草本,长36m。茎细,直径12mm,有纵条纹。常无毛或叶鞘疏被白色长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15……
中药材“竹叶参”。别名:黄竹参。生境分布:贵州、云南。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补肺肾,镇咳,健胃止血。主治气虚头晕,耳鸣虚咳,病后食欲不振,吐血。用法用量:0.5~1两。别名:白龙须、竹叶七、獆猪七、白毛七(《陕西中草药》),石竹根、竹节参、竹根七(《贵州药植目录》),白根药、小竹根、倒竹散、老虎姜(《云南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
中药材“竹叶兰”。别名:黄竹参(《贵州药植目录》),竹叶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贵州药植目录》。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分布广西、云南、贵州等东南至西南地区。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多条,丛生。茎直立或倾斜,单生或2茎丛生,节膨大,有棱线。单叶互生;叶片狭长,长7~12厘米,宽10~3.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全缘,上面……
中药材“竹叶”。别名:淡竹叶(《别录》)。出处:《别录》。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竹茹"条。性状: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毫米,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着;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气弱,味淡。以色绿、完整、无枝梗者为佳。归经:入心、……
中药材“淡竹叶”。别名: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性状:本品长25~75cm。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叶鞘开裂。叶片披针形,有的皱缩卷曲,长5~20cm,宽1~3.5cm;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贮藏:置干燥处。炮制:除去杂质,切段。鉴别:本品叶的表面观:……
中药材“慈竹叶”。出处:《草木便方》。生境分布:生于平地或低丘。分布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产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慈竹(《竹谱详录》),又名:子母竹(任昉《述异记》),义竹、孝竹(《竹谱详录》),甜慈、酒米慈、钓鱼慈、丛竹。 秆直立,高5~10米,顶端细长作弧形或下垂,基部节间长15~30厘米,直径3~6厘米,贴生灰白色或灰褐色小刺毛,尤以上部之节……
中药材“南天竹叶”。别名:南竹叶(《百草镜》),天竹叶(《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纲目拾遗》。化学成分:含微量木兰花碱,嫩叶含抗坏血酸((10毫克%)。性味:《广西中药志》:"味苦,性寒,无毒。"。功能主治:治感冒,百日咳,目赤肿痛,瘰疬,血尿,小儿疳疾。 ①《广西中药志》:"治目赤肿痛,疟疾,跌打。"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止咳。治血尿,百日咳……
中药材“刺竹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流两岸或村落附近。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诸地。亦有栽培。原形态:高大竹类。竿高1524m,直径815cm,尾梢略弯;节间长2026cm,常光滑无毛,惟其基部1、2节常于节下环生1圈灰白色绢毛;节处稍突起,解箨后在其箨环上暂时留有1圈稠密的暗棕色刺毛;分校常自竿基部第1、2节上即开始,竿下部的为高大竹类。竿高1……
竹叶椒片说明书详细介绍了竹叶椒片组成成分、竹叶椒片的服用禁忌、竹叶椒片的功效作用及用法用量等信息。
灯心竹叶汤功能主治:干呕;夏月手足心热,面赤饮冷,吐出浑浊。灯心竹叶汤组方:竹叶30片,灯心30根。
苦竹叶粥功能主治:风邪癞痫,心烦惊悸。苦竹叶粥组方:苦竹叶2握,粟米2合。
人参竹叶汤功能主治:治上消。多饮少食,大便如常,小便频多者。人参竹叶汤组方:人参 谈竹叶 炙甘草 麦冬 栀子黄连 黄芩
竹叶柳蒡汤功能主治:透疹解表,清热生津。主治痧疹初起,透发不出,症见喘嗽,鼻塞流涕,恶寒轻,发热重,烦闷躁乱,咽喉肿痛,唇干口渴,苔薄黄而干,脉浮数。竹叶柳蒡汤组方:西河柳15克,荆芥穗、蝉蜕、薄荷、甘草、知母(蜜炙)各3克,炒牛蒡子、葛根各4.5克,玄参6克,麦冬9克,竹叶30片
淡竹叶汤功能主治:主气阴两虚,心烦喘闷。淡竹叶汤组方:淡竹叶 麦冬(去心,焙)小麦 白茯苓(去黑皮)各30克 甘草(炙,锉)人参各15克
加味竹叶汤功能主治:养血清热汤。主阴虚火旺。(妊娠心烦)加味竹叶汤组方:白茯苓4.5克,麦冬(去心)7.5克,黄芩3克,人参3克,竹叶5片,粳米1撮。
淡竹叶饮功能主治:大肠热甚,胁满,掌中热。淡竹叶饮组方:淡竹叶(切)3升,陈皮3两,干苏叶3两,白术4两,甘草1两(炙),葱白(切)1升,桂心1两,石膏6两(碎),杏仁60枚(去皮尖,熬)。
竹叶黄耆汤功能主治:治气血两虚,胃火盛而作渴,以及痈疽、发背、诸疮之大渴。竹叶黄耆汤组方:淡竹叶6克 黄芪 生地黄 麦冬 当归 川芎 甘草 黄芩 石膏(煨)芍药 人参各3克
竹叶泻经汤功能主治:治漏睛。眼目隐涩,稍觉蚝躁,视物微昏,目痛,内眦开窍如针,按之脓出。竹叶泻经汤组方:柴胡 栀子 羌活 升麻 炙草各1.5克 赤芍药 草决明 茯苓 车前子各1.2克 黄芩1.8克 黄连 大黄各1.5克 青竹叶10片 泽泻1.2克
大枣陈皮竹叶汤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大枣陈皮竹叶汤组方:大枣5枚 陈皮5克 竹叶5克
姜枣竹叶汤功能主治:产后胃虚挟热,心肺受病,心烦浮热,自汗短气不休,脉数浮短者。姜枣竹叶汤组方:竹叶1钱半,人参1钱半,麦冬3钱(去心),浮小麦1钱半,炙草1钱半,生姜2片,大枣3枚。
承气兼三黄竹叶石膏汤功能主治:去积热瘴毒。主过食煎煿酱面等厚味,而感岚瘴之毒。承气兼三黄竹叶石膏汤组方:枳实1钱,厚朴2钱,大黄3钱,朴消2钱,石膏5钱,知母1钱,黄连7分,黄柏7分,黄芩7分,山栀子仁1钱,甘草5分。
白虎加人参竹叶汤功能主治:中暑,平昔阴虚多火者。白虎加人参竹叶汤组方: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参、竹叶。
竹叶黄芩汤功能主治:治精极实热,眼视无明,齿焦发落,形衰体痛,通身虚热。竹叶黄芩汤组方:竹叶(切)30克 黄芩6克 茯苓9克 甘草 麦冬 大黄各6克 生地黄(切)15克 生姜18克 芍药12克
加减竹叶石膏汤功能主治:治痧麻之后,有汗身热不退,口干欲饮,或咽痛蒂坠,咳嗽痰多者。加减竹叶石膏汤组方:青竹叶30张 桑叶皮各4.5克 金银花9克 鲜苇茎(去节)30克 熟石膏9克 光杏仁9克 连翘壳9克 白莱菔汁30毫升 生甘草1.8克 象贝母9克 冬瓜子12克
大竹叶汤功能主治:虚劳客热,百病之后,虚劳烦扰,不得眠卧,骨间劳热,面目青黄,口干烦躁,短气乏力,食不得味,纵食不生肌肤,胸中痰热,烦满愦闷。大竹叶汤组方:甘草2两(炙),小麦(完用)5合,黄芪2两,人参2两,知母2两,大枣20枚(擘),半夏3两(洗),瓜蒌1两,粳米1升,黄芩1两,当归2两,生姜4两,前胡2两,芍药2两,麦冬6合(去心),龙骨3两,桂心3两,竹叶(切)1两。
甘豆竹叶汤功能主治:误服毒药,伤胎欲堕。甘豆竹叶汤组方:甘草、黑豆、淡竹叶各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