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呼吸衰竭(DRF)是指由于应用治疗药物或违禁药品诱发或促发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足月小儿呼吸停止超过15秒,或呼吸停止不超过15~20秒,但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张力减低。如果呼吸停止5~10秒以后又出现呼吸,不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等表现称为周期性呼吸。周期性呼吸是良性的,因呼吸停止时间短,故不影响气体交换。而呼吸暂停是一种严重现象,可引起脑损害。呼吸暂停多见于早产儿,其发病率可高达50%~60%,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于生后4~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征,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
睡眠呼吸暂停或睡眠呼吸障碍是指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呼吸暂停、呼吸障碍,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低通气综合征、上气道阻力综合征,慢性肺部及神经肌肉疾患引起的有关的睡眠呼吸障碍等。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常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部分或全部上气道阻塞,扰乱儿童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口、鼻气流停止10秒以上(儿童6秒或以上)分为中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和混合性三类,其中以阻塞性最常见,占90%,中枢性呼吸暂停指口
非典型肺炎于2002年11月开始在广东地区流行,此后相继在香港地区和其他国家陆续报告,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病原体为新的冠状病毒,WHO也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极易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因其死亡率高、传染性强、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受到医学界的密切关注。WHO于2003年3月15日将其命名公布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强调本病对呼吸系统影响的严重性,亦将其与传统的症状较轻病程较缓的非典型肺炎区分开来。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指采用急诊医学手段,恢复已中断的呼吸及循环功能,为急救技术中最重要而关键的抢救措施。心搏与呼吸骤停往往互为因果,伴随发生,因此急救工作需两者兼顾,同时进行,否则复苏难以成功。心肺复苏的最终目标不仅是重建呼吸和循环,而且要维持脑细胞功能,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保障生存价值。随着对保护脑功能和脑复苏重要性认识的深化,更宜将复苏全过程称为心肺脑复苏(CPCR)。小儿心肺脑复苏成功的标准是,心肺功能恢复至病前水平,无惊厥、喂养困难及
急性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和非呼吸系统疾病所致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病变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由此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单纯性低氧血症,或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按呼吸系统生理功能分为泵衰竭和肺衰竭,按病变部位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吸衰竭,按血气分析结果分为I型(单纯低氧血症)和II型(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小儿呼吸衰竭常见病因为严重肺部感染、哮喘持续状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等。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又名小儿休克肺综合征,是在抢救或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的小儿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综合征。它是肺对不同情况下严重损伤时的非特异性反应,其特征是严重的进行性呼吸衰竭,尽管吸入高浓度氧仍不能纠正。
小儿呼吸衰竭是一种重危的临床综合病征,为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也是引起死亡的多见原因,简称小儿呼吸衰竭,小儿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中枢和(或)外周性呼吸生理功能障碍,使动脉血氧分压(PaO2)<8kpa(60mmhg)或伴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67kPa(50mmHg),并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小儿多见急性呼吸衰竭。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仅次于失眠的第二大睡眠障碍疾患,可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及睡眠紊乱,与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衰竭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少数患者可夜间猝死。此外,由于白天嗜睡,记忆力及反应能力受损,患者的工作能力下降,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增加。正因如此,SAS已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睡眠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无创性通气技术的广泛应用,SAS的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多种原发病继发的,现为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采用常规吸氧难以纠正的低氧症,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死亡率很高。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脏功能严重损害,引起缺氧或合并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导致机体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同时由于呼吸衰竭在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特征,故一般需要通过实验室动脉血气分析做出明确的诊断。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RBILD)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认识。患者均为吸烟者或曾经吸烟者。最初认为它是在病理学方面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近似的一种疾病;但现在认为RBILD与DIP是吸烟对小气道和肺实质损伤不同严重度的表现,即同一种疾病的两种不同结局;甚至主张用RBILD替代DIP。对此意见尚不一致。
呼吸系统疾病常伴发程度不等的精神障碍,如抑郁、焦虑、紧张、恐惧等,这些心理障碍长期存在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原有的躯体功能进一步恶化,而且是诱发支气管哮喘、高通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等心因性疾患的重要危险因素。
呼吸肌疲劳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肌舒缩活动不能产生维持一定的肺泡通气量所需要的胸腔压力,肌肉本身可表现为肌力和/或舒缩速度的下降,且这种能力的下降经过休息能够恢复。若休息后不能恢复则称为呼吸肌无力。长期以来呼吸肌疲劳或衰竭问题没有受到重视,及时发现和治疗呼吸肌疲劳可纠正呼吸力学异常,改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因此,近年来对危重病患者呼吸肌功能的评价已成为重症监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呼吸道异物是生活中常见急症之一。若有异物吸入史,或疑有异物吸入史,虽无体征,或X线检查阴性者,或有不明显原因的支气管阻塞以及久治不愈的急、慢性肺炎及肺不张的病人均应考虑作支气管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若对某些异物误诊失治,将产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以呼吸系统病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男性略高于女性。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咳嗽、喘憋、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并发心力衰竭。病毒可以在各种物体表面以及未清洗的手表面存活几小时,通过直接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或直接接触、吸入气溶胶等而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简称合胞病毒肺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的间质性肺炎,多发生于婴幼儿。由于母传抗体不能预防感染的发生,因而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即可发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毒。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最终并发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极高。HIV并发肺部感染可出现发热、心动过速、发绀。胸片可以为HIV肺部感染的诊断提供线索,并为诊断步骤选择提供参考。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为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本病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出现咀嚼困难、吞咽困难、语言困难、呼吸困难等脑神经损害。
端坐呼吸(orthopnea)指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的状态。端坐呼吸是一种强迫体位,又叫强迫坐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端坐呼吸,可使下肢储存血增加,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减轻。这是心衰更为严重的表现,出现端坐呼吸提示心力衰竭已有明显肺淤血。针对原发病治疗,去除诱发因素。
潮式呼吸(Cheyne-Stokes respiration)又称陈-施呼吸,特点是呼吸逐步减弱以至停止和呼吸逐渐增强两者交替出现,周而复始,呼吸呈潮水涨落样。多见于中枢神经疾病、脑循环障碍和中毒等患者。潮式呼吸周期可长达30秒~2分钟,暂停期可持续5~30秒。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sleepapneasyndrome,CSAS)指没有胸腹呼吸运动时上气道无气流通过的时间大于10s。CSAS较少见,可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并存。可发生于任何睡眠时相,但明显的异常仅见于慢相睡眠(NREM,又称正相睡眠和慢波睡眠)时。CSAS可单独存在或与脑干外伤、肿瘤、梗死及感染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存。也有病例报告CSAS与脊髓灰质炎和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等神经肌肉病变有关。清醒时可保持适当的通气功能,但睡眠时则表现出呼吸中枢调节异常,出现中枢性(或
因为外伤或者动脉瘤破裂等造成上呼吸道大量出血,危及生命。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paroxysmal nocturnal dyspnea)通常入睡并无困难,但在夜间熟睡后,突因胸闷、气急而需被迫坐起。多见于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患者平卧时淤血加重,于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轻者经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消失,有些患者伴有咳嗽,咳泡沫样痰。有些患者伴支气管痉挛,双肺干啰音,与支气管哮喘类似,又称心源性哮喘。重症者可咳粉红色泡沫痰,发展成急性肺水肿。本质是肺循环淤血所致,常见于左心衰。治疗应明确引起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