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归类于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这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以周围神经受损为主的疾病。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多呈显性遗传,典型表现为皮肤因感觉缺失而致四肢末端反复发作性无痛性溃疡,深感觉缺失所致步态不稳。手足溃疡以及继发的骨髓炎、骨溶解症和蜂窝织炎。运动障碍不明显。主要包括:成人致残性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儿童致残性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先天性痛觉缺失3个亚型。由于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往往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受累,因此上述3个亚型与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又统称为遗传性感觉自主神经病。
牙齿感觉过敏症又称牙本质过敏症,或过敏性牙本质,是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物质(酸、甜)以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其特点为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牙齿感觉过敏症是各种牙体疾病共有的症状。
先天性感觉性神经病是一组表现形式多样且容易混淆的疾病。与遗传有关。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机制还不确切。从出生时即开始发生的复发性肢端溃疡,手足溃疡常因营养障碍和反复损伤而产生。肢端痛觉减退而触觉存在。目前无特殊治疗。
本病是一种局限于手足部、无皮疹的慢性瘙痒性刺痛性皮肤病,病因不明。除肢端感觉异常外,患者的神经精神检查均正常。
Wartenbery于1932年首次描述了由桡神经感觉支引起手部疼痛的病例,临床也称之为Wartenbery综合征。还有人将其称为手痛性麻痹、犯人麻痹和手袖疾病。Wartenbery认为,本病由桡神经浅支单纯性神经炎和神经炎性疾病引起。随着有关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桡神经浅支的卡压是本病的病因。
躯体感觉障碍是指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状。患者因此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当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时,却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或患者的痛苦与先占观念。这些躯体症状被认为是心理冲突和个性倾向所致,即使症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患者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尺神经损伤症状体征主要是腕部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间肋,蚓状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环,小指爪形手畸形及手指内收,外展障碍和Froment征以及手部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障碍,特别是小指感觉消失.
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丧失是腓总神经损伤诊断的结果之一。腓总神经损伤诊断:受伤史,由于小腿伸肌群及腓骨长短肌瘫痪,呈足下垂内翻,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丧失。肌电图检查能确定损伤及损伤程度。
小腿内侧感觉丧失是股神经损伤高位损伤的症状之一。股神经损伤高位损伤表现为股前内侧及小腿内侧感觉丧失。
是一种胃烷、心口部位的症状,虞搏《医学正传》谓:“夫嘈杂之为证也,似飢不飢,似痛不痛,而有懊侬不自宁之状者是也。其证或兼嗳气,或兼痞满,或兼恶心,渐至胃烷作痛……。”其痛往往得食即止。胃中烦热闷乱,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似辣非辣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又称为心嘈。
失用症即运用不能,是在无运动或感觉障碍时,在作出有目的或精细动作时表现无能为力的状况,有时也意味着不能在全身动作的配合下,正确地使用一部分肢体去作已形成习惯的动作。
藏毛性疾病在窦道发生感染之前很少出现症状。典型病例是在尾部中线有细小凹坑但无任何感觉。凹坑有细孔,有的用泪囊探子也难以探入。这是原发窦道,距肛门5~6cm。感染后局部形成表浅脓肿,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后流出脓液。脓肿排放稀薄脓液数日后渐愈,遗留一硬结。再次细菌感染可以出现另一脓肿。藏毛窦发生癌变者,若有转移则预后不佳,文献报道5年生存率为51%。复发率占50%。在初诊时发现腹股沟淋巴结有转移占14%。
腿前内侧出现感觉异常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主要是腰4-5:受累神经为L5:疼痛部位为骶髂部,大腿及小腿外侧:压痛点为腰4~5棘突旁: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内侧区感觉异常:踝及趾背伸无力,小腿前外侧肌群肌肉萎缩,神经反射无改变。
手部正中神经损伤表现为:拇短展肌麻痹所致拇指外展功能障碍及拇,食指捏物功能障碍,手掌桡侧半,拇,食,中和环指桡侧半掌面,拇指指间关节和食,中及环指桡侧半近侧指间关节以远的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食指感觉消失。手部神经损伤原则上是修复越早,功能恢复越好。只要神经损伤较轻,断端较整齐,无明显缺损:皮肤覆盖较好,伤口污染较轻,经清创后估计不会感染者,均应一期立即进行直接缝合。
“深感觉”是指肌肉及关节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如果传导深感觉的神经纤维或大脑感觉中枢病损,出现肌肉及关节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障碍,则为深感觉障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polyneuritisindiabetes)感觉障碍以浅感觉减退或消失为多,也可表现为感觉过敏,常伴有各种感觉异常如针刺样痛、烧灼痛或冷痛、蚁走感和麻木感。
“中风”是一类疾病的统称。这类疾病发病急骤,以突然间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或突然间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特征。中风“三偏”症是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三症同时出现的一组症状,是内囊部位病变的主要体征,多见于出血性中风。
心源性胸闷--特点为劳累后胸闷、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可从睡眠中憋醒,见于心脏病患者出现肺淤血、心功能不全.胸闷也可以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心绞痛的一种表现。
脊髓空洞症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使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称为脊髓空洞症,在空洞周围常有神经胶质增生。本症发病较为缓慢,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
幻想失去时间和空间感觉多见于阿片类药物中毒的情况。此类药物包括阿片、吗啡、可卡因、复方樟脑酊和罂粟碱等,以吗啡为代表(阿片含吗啡10%)。吗啡大部分在肝内代谢,于24小时内经肾排出,48小时后尿中仅有微量。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为先兴奋,后抑制,以抑制为主,首先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继之影响延脑,抑制呼吸中枢和兴奋催吐化学感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