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病是旋毛形线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人因生食或未煮熟含有活的旋毛虫幼虫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胃肠道症状、发热、眼睑水肿和肌肉疼痛。
小袋纤毛虫病是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在人体结肠引起的原虫病。据调查,我国已有22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本病存在。已知有30多种动物能感染此虫,如猩猩、猴、猪、野鼠等。特别是家猪,感染率很高,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人体的结肠环境对本虫不甚适合,因此人体的感染较少。如生存条件合适(肠腔有充足的淀粉粒、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属等)方可大量繁殖,引起炎症充血水肿并最终形成口小底大的溃疡。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是指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毛虫活体尸体或虫毛引起的骨关节病变,是全身疾病中的一部分。本病在中国南方省份如福建,广东,湖北,湖南,浙江林区均有流行。多在夏秋两季,四月至八月松毛虫盛发时呈地区性暴发流行。据调查在中国已发现约40种松毛虫,危害较大及分布较广的有6种:赤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芽松毛虫。其中以马尾松毛虫分布最广危害也最大。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在我国南方省份如福建,广东,湖北,湖南,浙江林区均有流行。多在夏秋两季,四月至八月松毛虫盛发时,呈地区性暴发流行。据调查已发现约40种松毛虫,危害较大及分布较广的有6种:赤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芽松毛虫。其中以马尾松毛虫分布最广,危害也最大。松毛虫盛发季节,如在虫区砍柴、割草或在污染的水田中割稻等劳动中,接触了松毛虫活体,尸体,毒毛或污染的衣物,柴草,水等均可发病。已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研究所证实,故命名为松毛虫病。松毛虫的毒毛及毒腺细胞分泌的毒素与皮
松毛虫皮炎是指接触松毛虫体的毒毛后引起的一种急性皮炎,常伴有关节损害,多见于参加农业劳动的青壮年。临床表现为皮炎、关节炎、囊肿三种类型,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病损附近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松毛虫病骨关节病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疾病。它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树毛虫短者数小时,长者数天,会发生局部皮炎和关节肿痛,轻者一般在数天内痊愈,重者可持续数年,并发生永久性的骨和关节损害,可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以手腕部和足部等暴露部位最为常见。
桑毛虫皮炎是指由桑毛虫毒毛接触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桑毛虫是桑毒蛾的幼虫,虫体有无数毒毛,毒毛中心为空心管道,中有毒液,毒毛脱离后随风飘扬,接触人体后即可发病。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是由于感染虫体对机体产生的机械和化学作用,导致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宿主反应。分布呈世界性,在前苏联特别严重,美国也接近于流行,发展中国家感染人数约为2.5亿。中国分布也很广泛,各地感染率0.48%~10%之间,儿童高于成人,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人体感染后出现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腹泻呈水样粪便,量大、恶息、无脓血。儿童患者可由于腹泻,引起贫血等营养不良,导致生长滞缓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
肠梨形鞭毛虫病,又称贾第虫病,是由梨形鞭毛虫所致的腹泻、消瘦、营养吸收不良性疾病。遍及世界各地,温暖潮湿地区尤为普遍,全世界感染率1%~30%,儿童感染率更高,达50%~70%。在我国分布亦甚广泛,多数是散在发病,但在特殊情况下,常因旅游而感染肠梨形鞭毛虫病造成暴发流行,故有“旅游者腹泻”之称。
是指人体皮肤接触茶毛虫的毒毛后发生的一种急性皮炎。毒毛刺入皮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局部皮肤出现剧烈瘙痒,随即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鲜红色水肿性红斑或斑丘疹、丘疱疹、水疱,中央可见一深红或黑色针尖样小点,此为毒毛的刺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