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颜色有表皮内的黑素(褐色)、胡萝卜素(黄色),真皮毛细血管中氧化血红蛋白(红色)和静脉中还原血红蛋白(蓝色)含量所决定,其中以黑素最为重要。皮肤颜色的深浅除种族和个体差异外,正常人在暴露部位、皱襞及受摩擦部位常有生理性色素加深;故判断皮肤颜色的改变,应与病人过去和患病部位周围的皮肤进行比较,不应单从颜色的深浅来判断。
失盐性肾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多尿和夜尿,皮肤色素沉着呈青铜色等,失盐性肾炎又称Thorn综合征,目前认为它是一组以严重肾性失盐为特征的某些肾脏病的特殊类型。
大多数人都有过皮肤搔痒,其中有些是暂时的、偶尔的、局部的皮肤搔痒;有些是长期、反复、全身性的皮肤搔痒。前者如蚊叮虫咬、细菌或真菌在皮肤上的局部感染等,只需涂抹一些对症的药物,就会在短期内痊愈。后者则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在临床上许多顽固性、全身性的皮肤搔痒往往是人体内部病变在皮肤上的一种表现。皮肤搔痒症是指临床上无原发损害,而以皮肤搔痒为主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皮肤搔痒症多好发于老年人及中年人,多见于冬天及夏天。皮肤痒的范围不定,可局限于一两处或广泛发生,也可全身皮肤发痒。发痒的程度不定,往往间歇出现
皮肤及软组织常见的化脓性感染主要有毛囊炎、疖、痈、急性蜂窝组织炎、脓肿、丹毒、急性淋巴管炎。少见的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和软组织坏死性感染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细菌协同性坏死;②坏死性筋膜炎;③溶血性链球菌性坏死;④新生儿皮下坏疽。
皮肤淋巴肉芽肿病(cutislymphogranulomatosis)大多数报告的皮肤霍奇金病,实际上是A型淋巴瘤样丘疹病。同义名Hodgkin淋巴瘤(Hodgkinlymphoma),Hodgkin肉芽肿(Hodgkingranuloma),Hodgkin副肉芽肿(Hodgkinparagranuloma),Hodgkin肉瘤(Hodgkinsarcoma),恶性淋巴肉芽肿病(lymphogranulomatosismaligna)。本病是ML的一种,具有特殊的瘤巨细胞(Reed-Sternberg细胞
先天性结缔组织缺陷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弹性过度、皮肤和血管脆弱和关节活动度大三个特点。本病罕见,男多于女,常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隐性遗传为特征的。
指(趾)间皮肤轻度糜烂常见于细菌性皮肤感染,如念珠菌病。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或内脏器官的真菌病。
如果血液中的还原红蛋白(一种没有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增多、皮肤则会出现皮肤青紫色改变,医学上称为发绀,常常在舌、嘴唇、耳廓、面颊、肢端最为明显。皮肤青紫色改变多见于血小板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少而血液不易凝固和血液病。
血液溢出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称为紫斑,也称之肌衄。
皮肤黏膜出血(mucocutaneous hemorrhage)是因机体止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通常以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难以止血为临床特征。
常见于贫血,和大失血之后,表示血容量不足,血红蛋白减少所致。
皮肤黏蛋白沉积症是一组以皮肤内黏蛋白弥漫性或局限性沉积为特征的疾病。真皮的粘蛋白存在于胶原间的基质中,其中主要是透明质酸、酸性粘多糖,粘蛋白明显增多时、在HE染色下为轻度嗜碱性,颗粒状或纤维状的物质。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皮肤弥漫性潮红是指以全身多处皮肤的潮红、水肿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类症状。弥漫性潮红是红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一般在起病后第3日和第7日间,可发生皮肤落屑并导致表皮剥脱,尤见于手掌和足底的皮肤。
中暑衰竭体征的一种,表明人体体内循环虚脱。是循环虚脱时表现的一种。
皮肤老化是指皮肤功能衰老性损伤,使皮肤对机体的防护能力,调节能力等减退,由此皮肤不能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出现颜色、色泽、形态、质感等外观整体状况的改变。皮肤的老化分为内源性老化和外源性老化。内源性老化是指皮肤随年龄增长的自然老化。表现为皮肤变白,出现细小皱纹、弹性下降、皮肤松弛等。外源性老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日晒所致的光老化。表现为皱纹、皮肤松弛、粗糙、淡黄或灰黄色的皮肤变色、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形成等。
肌肤骤然被寒冷风燥所逼,致血脉阻滞,肌失濡养,皮肤遂渐枯槁,促成皲裂。
皮肤浸润式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首发症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浸润性较其他白血病强,而后出现血液检测变化,并迅速转移胸膜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由于单核细胞具有很强的游走功能,皮肤浸润、牙龈出血的现象较常见,而同时出现浆膜腔浸润相当少见。当患者开始仅表现为皮肤炎症样改变时,临床医生常忽视了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多数开始仅予消炎止痛等相关治疗,从而耽误病情,而一旦出现白血病细胞侵犯浆膜腔,说明病情发展已经十分迅速,此时病情已经难以控制,故对此类患者临床上越早确诊,对治疗越有利。
皮肤疖痈:疖是一种急性化脓性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的感染,由葡萄球菌侵入毛囊及皮脂腺引起。初起为毛囊性炎症性丘疹,后渐增大,呈红色硬性结节,有疼痛及压痛。经2~3天后化脓破溃,排出脓液、脓栓及坏死组织,1~2周内结疤而愈。好发于面、颈、臂、臀部,患者可有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状。痈为多数相邻近的毛囊、毛囊周围组织及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由于病菌侵入毛囊和皮脂腺后,向皮下深入并向四周蔓延所致。故其皮损面积较疖要大,初起为弥漫浸润的紫红色硬块,紧张发亮。化脓后出现多个脓头,呈蜂窝状,其中有坏死性脓栓及血性脓
高锰酸钾(potassiumpermanganate)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剂,低浓度有消毒及收敛作用,高浓度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小儿中毒常因将其结晶体当做糖类误食或误饮其溶液所致;偶有在解救中毒时应用高浓度的溶液洗胃导致皮肤或粘膜上附着高锰酸钾结晶。
皮肤坏死是指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疱以及皮肤坏死,真皮微血管有血栓形成改变。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recurrentcutaneousnecrotizingeosinophilicvasuclitis)是以全身性红色丘疹、出血性丘疹、血管性水肿、风团性斑块、黏膜炎、牙龈炎、全秃等。偶有环状红斑、水肿性损害及水疱的皮肤血管炎。
用棉棒(或铅笔尖)在病人背部皮肤上划线,用力适宜勿划破皮肤。划后1~3分钟,于划线处查见与划痕一致的风团样损害,直径达3~5mm,持续10~60分钟,病人自觉瘙痒,即为皮肤划痕征阳性。
由于骨骼和肌肉或脂肪的体积增加过快,超过了皮肤的延长的速度,真皮的弹力纤维被拉断,从而形成这种纹。
皮肤花斑样是散发性呆小病的临床症状之一。患者在新生儿期有无黄疸持续不退、吸吮困难、便秘、呼吸不畅、打鼾(鼻塞、舌厚大)、嘶哑、哭声弱、少动、腹胀和皮肤花斑。
以黑色素细胞数目增加为主的色素沉着可引起皮肤黑变。
什么是黑斑,黑斑可分为先天与后天性二种。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包括毛囊炎、疖、痈、淋巴管炎、急性蜂窝织炎、烧伤创面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及褥疮感染等。毛囊炎、疖、痈及创面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为金葡菌;淋巴管炎及急性蜂窝织炎主要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褥疮感染常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病灶广泛并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或有合并症者,属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不伴以上情况者为单纯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含铁血黄素是一种不稳定的铁蛋白聚合体,含铁质的棕色色素。血管内溶血产生过多的游离血红蛋白由肾脏排出,产生血红蛋白尿,其中一部分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降解,生成含铁血黄素,若超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能力,在上皮细胞内沉积,细胞脱落随尿排出,形成含铁血黄素尿。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pulmomaryhaemosiderosis,IPH),肺内间歇出血的少见疾病。国际上报告200多例,国内报告120余例(到1994年)。为病因未明的少见病。本症以弥散性肺泡出血和继发性缺铁性贫血为特征。并无
敏感性皮肤的确切含义尚未达成一致。一般认为敏感性皮肤是一种高度不耐受的皮肤状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激惹而产生刺痛、烧灼、紧绷、瘙痒等主观症状的多因子综合征,皮肤外观正常或伴有轻度的脱屑、红斑和干燥。敏感性皮肤与“皮肤过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皮肤过敏是一种变态反应,由变应原进入机体后,促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引发抗原抗体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风团等临床客观体征,常伴瘙痒。而敏感性皮肤通常是对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出现一系列异常感觉反应,大多缺乏客观体征,其发生机理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普遍认为不伴有免疫或过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