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海南蒟”。别名:山胡椒。性味:辛,热。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健胃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消化不良,胃痛,腹胀;外用治慢性溃疡,湿疹。用法用量:3~5钱,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别名:山胡椒。出处:《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于山沟、疏林或山谷林下湿润处。分布广西、广东等地。原形态:草质或木质藤本。枝干时黄绿色,有细条纹。单叶互生,薄……
中药材“海南茄”。别名:金耳环、耳环锤。生境分布:广西。性味:微苦,凉。有小毒。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用法用量:根1~2两,水煎服。别名:衫纽藤、卜古雀、金纽头、细颠茄、耳环草、小丁茄。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灌木丛中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原形态:灌木,高12m。茎直立或平卧,多分枝,小……
中药材“海南粗榧”。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散生于海拔1100m的以下,南亚热带山地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乔木,高1020m,可达25m,胸围3050cm,稀达110cm。树皮浅褐色或褐色,间或黄褐色或红紫色,平滑而薄。叶条形,排成2列。质地较薄,急尖或近渐尖,基部圆截形或圆形,干后边缘……
中药材“海南海金沙”。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1700m的林中或溪边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质藤木,植株长56m。叶二型,厚纸质,羽片多数,对生,于叶轴的短枝上相距约25cm,短枝顶端着生一丛红棕色短柔毛;营养羽片生于叶轴下部,叶柄长44.5cm,柄先端具狭边,羽片……
中药材“海南地不容”。别名:金不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地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省白沙、琼中、儋县。原形态:海南地不容 多年生藤本。块根球形或不规则球形,露于地面。老茎稍木质化,枝粗,有直沟槽,枝、叶含淡黄色或白色液汁,全株无毛。叶互生;叶柄粗,通常与叶片近等长或稍短,盾状着生;叶片三角状圆形,长和宽均1016cm,有时较小,先端短渐尖,基部……
中药材“海南三七”。别名:山田七、圆山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地阳处;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原形态:海南三七,多年生草本。根茎块状。先出叶,后开花;叶柄短,槽状;叶片长椭圆形,长1727cm,宽7.59.5cm,叶面淡绿色,中脉两侧深绿色,叶背紫色。头状花序有花46朵,生于长4.57cm的紫褐色苞片中,春季直接自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