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黄唇鱼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近海大型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深5060m海区,幼鱼栖息于沿岸及河口附近,以虾、蟹等甲壳动物及小鱼为食。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原形态:黄唇鱼,体侧扁,一般长约100150cm。头中大,吻钝尖,有吻孔5个。眼中大,上侧位。口前位,斜裂,上下颌约等长,张口时下颌突出。上颌外行牙较大,尖锥形;内行牙细小。下颌内行牙……
中药材“鲥鱼鳞”。出处:《本经逢原》。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鲥鱼"条。功能主治:治疔疮,汤火伤,腿疮,下疳。用法用量:外用:敷贴、香油熬涂或焙干研末调敷。复方:①治疔:鲥鱼鳞,贴疔疮上,则咬紧。然后将鱼鳞边略略揭起,用力急揭去,疔根便带出。但揭疔根时极痛无比,须先与酒饭吃饱,非醉饱即晕倒也。(《纲目拾遗》) ②治水疔,鲥鱼腮下近腹处有划水二瓣,瓣间有长鳞二瓣最……
中药材“鲤鱼鳞”。出处:《食疗本草》。化学成分:鱼鳞是皮肤的真皮生成的骨质,其基质由胶原变来,化学上属于一种硬蛋白,定名鱼鳞硬蛋白,但性质尚未充分明了。功能主治:散血,止血。治吐血,衄血,崩漏带下,瘀滞腹痛,痔漏。 ①《食疗本草》:"烧,烟绝,研,酒下方寸匕,破产妇滞血。" ②《纲目》:"烧灰,治吐血,崩中,漏下,带下,痔瘘,鱼鲠。" ③《会约医镜》:"烧灰……
中药材“鱼鳞菜”。出处:始载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中或山顶斜披针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及沿海岛屿、云南等地。原形态:百能葳 一年生草本,高4060cm。茎多分枝,下部枝对生,上部分枝互生,具细沟纹,被疏开展的柔毛,节间长711cm。下部茎叶对生,叶柄长达1cm;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连叶柄长47cm,宽23c……
中药材“鱼鳞甲”。别名:土毛地黄、拉狸甲、拦狸莲、龙鳞草、台地黄。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陡岩阴处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原形态:台闽苣苔 多年生草本,高约2045cm。上部和花序多少密被短毛并带紫色。叶对生、近对生或互生;上部的有短柄或近无柄,下部有长柄达4cm;叶片稍不对称,椭圆形,狭倒卵形或长圆形,长4.524cm,宽2.810cm,……
中药材“长白鱼鳞松”。别名:鱼鳞松、鱼鳞云杉、白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900m的灰化土或棕色森林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等地。原形态:乔木,高2040m,胸围达1m。树皮灰色,裂成鳞状块片。一年生枝黄色、淡黄色或黄褐色,微有光泽;冬芽圆锥形或卵状圆锥形,芽鳞排列疏松,小枝有木钉状叶枕。叶条形,直或微弯曲,长12cm,宽1.21.……
鱼鳞病片说明书详细介绍了鱼鳞病片组成成分、鱼鳞病片的服用禁忌、鱼鳞病片的功效作用及用法用量等信息。
鱼鳞病是一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伴有鱼鳞状脱屑。本病多在儿童时发病,主要表现为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肤干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鱼鳞状或蛇皮状。寒冷干燥季节加重,温暖潮湿季节缓解。易复发。多系遗传因素致表皮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导致细胞增殖增加和(或)细胞脱落减少。
寻常型鱼鳞病(ichthyosis vulgaris) 此型最常见,一般冬重夏轻。婴幼儿即可发病。多累及下肢伸侧,尤以小腿最为显著,四肢屈侧及皱褶部位多不累及。病情轻者仅表现为冬季皮肤干燥,表面有细碎的糠样鳞屑,又称干皮症(xeroderma);典型皮损是淡褐色至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鳞屑中央固着,边缘游离,臀部及四肢伸侧可有毛囊角化性丘疹;掌跖常见线状皲裂和掌纹加深;通常无自觉症状。
鲤鱼鳞散功能主治:产后腹痛。鲤鱼鳞散组方:鲤鱼鳞2两,乱发1两,故徘帛1两。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congenital bullous ichthyosiform erythroderma)又名鱼鳞病样红皮病(大疱型)、大疱性鱼鳞病样角化过度症、显性遗传先天性鱼鳞病、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疾病。
X联锁鱼鳞病又称黑鱼鳞病(ichthyosis nigricans),X-连锁隐性遗传鱼鳞病(recessive X-linked ichthyosis)。可发生于头部, 颈部, 胸部, 背部, 腹部, 腰部, 皮肤等部位。研究发现发病原因与类固醇硫酸酯酶异常有关。类固醇硫酸酯酶缺失可发生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和X连锁鱼鳞病重叠综合症。
毛囊性鱼鳞病是指临床表现为全身性角化过度,伴呈肉色与刺状的泛发性皮肤毛囊突起,好发于婴儿面部,也称为脱发性棘状毛囊角化病、Siemen综合征。全身症状差异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5:1。
回旋形线状鱼鳞病亦称Netherto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即出现。皮损为泛发性游走性环状或多环状红斑及鳞屑,周边有明显的“双边”鳞屑,具有特异性。其泛发性红斑及干燥纤细的鳞屑,犹如银屑病。
板层状鱼鳞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者出生时或不久之后全身被一层火棉胶样膜包裹,膜脱落后皮肤遗留广泛弥慢性潮红,表面有大片鳞屑。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鱼鳞病的一种类型,又分水疱型和非水疱型。水疱型表现为全身潮红,可见疱疹和大片表皮剥脱,在剥露面上新形成的角质层,覆以大片灰褐色鳞屑呈疣状。非水疱型表现皮肤角化增厚,患儿周身皮红,整体包上一层厚的角质膜,状如火棉胶,包膜脱去后留下红皮,出现厚大的鳞片。
鱼鳞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角化病,旧称鱼鳞癣,中医称蛇皮癣。主要表现为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肤干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鱼鳞状或蛇皮状,因遗传方式不同,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性鱼鳞病、性联遗传寻常性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及板层状鱼鳞病。
鱼鳞汤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健脾润燥,益气养血,祛风活络。主肝肾阴虚,脾胃衰弱,荣血不足,血虚生风,风盛则燥,肌肤失养。(全身性皮肤角化症)鱼鳞汤组方:生地黄20克,熟地黄20克,黑芝麻40克,枸杞子15克,何首乌15克,白藓皮15克,地肤子15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丹参15克,苦参15克,防风15克,蝉蜕10克,甘草10克,大枣3枚。
层状鱼鳞病(lamellarichthyosis)又名隐性遗传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