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又称Oid-Oid病,因Sulzderger和Garde于1937年首先报道该病,故也称Sulzderger-Garde综合征。本病罕见,男性犹太血统人相对多见,常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也偶见于青少年。主要特征为突发剧烈瘙痒,盘状皮损、苔藓样变及渗出同时或交替出现。一些学者否认该病为独立疾病。
日光性皮炎又称急性日晒伤,晒斑,是皮肤接受强烈光线照射引起的一种急性损伤性皮肤反应,患处皮肤表现为红肿、灼热、疼痛,甚至出现水疱、灼痛、皮肤脱屑等症状,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本病春末夏初多见,好发于儿童、妇女、滑雪及水面作业者,其症状程度与光线强弱、照射时间、肤色、体质等有关。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一组以紫癜样丘疹及含铁血黄素沉着为主的慢性皮肤病。 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 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皮损为细小铁锈色苔藓样丘疹,伴有紫癜样损害,呈紫红色或紫褐色,可融合呈境界不清的斑片,表面有少许鳞屑,边缘有瘀点,好发于小腿,亦可向上发展至大腿,臀、腰部及上肢,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程慢性,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色素性化妆品皮炎又称女子颜面黑变病。是化妆品成分引起的女性面部色素沉着反应,黄种人多见。临床特点表现为女性的颧部、颞部、颊部、前额的弥漫性或块性淡褐色、灰褐色到紫褐色的色素沉着,重者扩展到整个面部,伴有瘙痒。
桑毛虫皮炎是指由桑毛虫毒毛接触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桑毛虫是桑毒蛾的幼虫,虫体有无数毒毛,毒毛中心为空心管道,中有毒液,毒毛脱离后随风飘扬,接触人体后即可发病。
人为性皮炎(factitial dermatitis)又名伪装疹(Feigned eruptims),是指患者有意或无意用机械或化学方法伤害自身皮肤而引起的皮肤损伤,属人工疾病(factitious disease)的一种。
又称生漆皮炎,因接触漆树、漆液、漆器,或仅嗅及漆气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多发生在头面、手臂等暴露部位,皮肤肿胀明显,潮红瘙痒,刺痛,或有水疱、糜烂,有自愈倾向。严重者,伴有怕冷,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皮炎芽生菌又称北美芽生菌病,是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皮肤和骨骼为主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主要流行于北美洲,在英国和墨西哥等地也有少数散发,但患者以往都有居住在美国或接触过本菌污染物的历史。该病好发于40~60岁男性。孢子进入肺泡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引起炎症反应包括多形核白细胞浸润,而后形成肉芽肿,均可表现为化脓性或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原发性肺皮炎芽生菌病,皮肤型皮炎芽生菌病,播散性皮炎芽生菌病。结合真菌检查和肺部检查等帮助确诊。两性霉素B是对芽生菌病的有效治疗药物。
疱疹样皮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慢性良性复发性大疱性皮肤病,病因不明。它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病程呈慢性经过、皮疹形态多样、对称分布、剧烈瘙痒、预后良好。多发生于22~55岁。常有无症状的谷胶过敏性肠病。
镍皮炎(nickel dermatitis)又称镍湿疹(nickel eczema),是指接触镍及其化合物而引起的皮炎、湿疹样改变。
尿布皮炎是指在新生儿的肛门附近、臀部、会阴部等处皮肤发红,有散在斑丘疹或疱疹,又称新生儿红臀。
本病是由于患者食用过多泥螺再经强烈日光暴晒之后,皮肤所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常在服食泥螺后遭受日光曝晒的3~4天内发病。发病与体质有关。女多于男,儿童和青年易发。
慢性萎缩性肢皮炎(acrodermatitis chronica atrophicans)又称原发性弥漫性萎缩(primary diffuse atrophy),或进行性播散性萎缩性皮炎(dermatitis atrophicans diffusa progressiva),是一种发于四肢伸侧的慢性进行广泛性皮肤萎缩。
凡因螨虫叮咬或接触其分泌物、蜕皮而引起的皮炎统称螨皮炎。螨种类繁多,这里仅介绍由虱螨、粉螨等引起的皮炎,因该病多发生在秋收季节接触谷物的农民,故又称谷痒症,俗称“大麦痒”、“稻草痒”、“杂货痒”、“草痒症”、“荨麻疹样螨皮炎”、“蒲螨皮炎”等。由于这一类螨虫都寄生于农作物、面粉、杂货商品上及软体昆虫的幼虫身上摄取营养,因此本病多发生于经常接触农作物和其制品的农民、搬运工人、制粉工人,常睡草垫的人也偶可发生。螨皮炎好发于人体颈、胸腹、背及四肢皮肤,皮疹形态为蚕豆大水肿性鲜红色斑疹,中间有一瘀点(为螨虫叮咬痕
麦收皮炎也称麦芒皮炎,民间又称麦疥或麦毒,是麦收期间常见的皮肤病。接触麦穗后感皮肤局部发痒,于当日或次日在接触部位出现少量散在性针尖至粟粒大小红色丘疹或红斑,伴有搔抓伤,自觉瘙痒。
又名Hallopeau连续性肢端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以指、趾末端反复出现无菌性脓疱伴甲改变为特点,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本病是脓疱型银屑病的一种罕见类型。
理发师皮炎(barber’s dermatitis)系指从事理发、美发、护发职业过程中发生的皮肤炎症。
离位皮炎本病是婴幼儿中比较常见的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头面部,严重的也可在躯干、四肢。
口周皮炎是发生在上唇、颏、鼻唇沟、鼻等处的以红斑、丘疹、鳞屑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性皮肤病。发生在眼眶周围的又称为眶周皮炎。
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是一种以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急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典型地表现为黄斑区暗灰色簇状的小点状病变,病变周围有黄白色晕环环绕,通常伴有视力下降,这些病变多在数周~数月内自行消失视力可恢复至正常水平。本病是由Kriu和Deutman于1972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因长期反复不当的外用激素引起的皮炎。表现为外用糖皮质激素后原发皮损消失,但停用后又出现炎性损害,需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控制症状并逐渐加重的一种皮炎。近年来,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顽固难治愈。
化妆品皮炎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病变,是一组有不同临床表现、不同诊断和处理原则的临床症候群。发病前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皮肤损害的原发部位是使用该化妆品的部位,同时应排除非化妆品因素引起的相似皮肤病。面部出现瘙痒、红肿、干燥等症状。
钩虫皮炎是由于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钩虫的幼虫侵入皮肤引起的皮肤局部炎症反应。钩虫的卵在土壤中孵化出丝状蚴,侵入皮肤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即钩虫皮炎。主要分布于广大农村,南方多于北方,夏秋潮湿季节多见。
汞不仅起原发刺激作用,也是一种致敏物。局部接触甘汞或其他治疗用汞剂(红汞、5%氧化氨汞)以及含汞的内服药均可引起汞皮炎。升汞即使在很低的浓度(1∶1000)也可引起刺激性皮炎。苯基汞、硫柳汞和硝酸汞也可引起皮炎。
放射性皮炎是由于放射线(主要是β和γ射线及X线)照射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损害。本病主要见于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及从事放射工作而防护不严者。可引起一系列皮肤反应和损伤,表现为可逆性的毛发脱落、皮炎、色素沉着及不可逆的皮肤萎缩,皮脂腺、汗腺的毁灭和永久性的毛发缺失,以致放射性坏死,继之形成溃疡。
发疱性甲虫皮炎多见于接触以下三种甲虫后引起。地胆科(Meloidae)及Oedemeridae族甲虫通过释放一种起疱剂,即斑蝥素而引起皮损,这种斑蝥素在甲虫体内含量丰富;第三种发疱性甲虫皮炎由隐翅虫科(staphyhinidae)的隐翅虫引起,它含有另一种发疱剂——岬毒素。这些甲虫都不会叮咬人体,只有当它们停留于人体皮面,因拍打虫体损伤、压碎时,其体内的发疱毒液流出污染皮肤,引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数分钟会发生轻度灼烧感,在一天内会发展成多个水疱,常呈线状排列。 这些甲虫栖生于树林草丛间或石下,
对苯二胺皮炎(paraphenylenediamine dermatitis)是指接触对位苯二胺引起的皮炎湿疹样改变。
稻农皮炎是指农民在水稻播种、收割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皮炎。为指(趾)间隙及指(趾)侧皮肤浸渍、肿胀、发白、起皱,因摩擦已浸渍的皮肤被擦破,露出红色基底,有少许渗液,易继发细菌感染。
虫咬皮炎本病又称丘疹性皮炎(lichenurticatus)、婴儿苔藓(stroophulusinfantum)或小儿丘疹性皮炎,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特点 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 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
肢端稽留性皮炎又称为连续性肢端皮炎或称为匐行性皮炎,是手足部位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常在外伤后发病,病因不明。因在破溃的皮损内可以培养出多种葡萄球菌,故既往认为是化脓性感染。但脓疱是无菌的,但现已不认为是感染性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与脓疱型银屑病相同,故有人认为该疾病与脓疱型银屑病、疱疹样脓疱病是同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