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牛耳大黄叶”。出处:《重庆草药》。功能主治:《重庆草药):"清热解毒,利大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作菜食。复方:治咳嗽无痰,头晕:牛耳大黄叶、水猪毛七、淡竹叶,熬水服三次。(《四川中药志》)。出处:出自《重庆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沟边湿地,河岸及水甸子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台湾、广西、贵州等地。原形……
中药材“牛耳大黄”。别名:土大黄、牛舌头叶、金不换。性味:苦、酸,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便,杀虫。用于肺结核咳血,急性肝炎,痢疾,便秘,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痈疖疮疡;外用治腮腺炎,神经性皮炎,疥癣,烧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适量。别名:土大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四季菜根(《四川中药志》),火风棠(《重庆草药》),羊……
中药材“河套大黄”。别名:为蓼科植物河套大黄的根及根茎。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阴湿山坡及山沟。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原形态:高大草本,茎多挺直,高8020cm。基生叶,叶柄半圆柱状;叶片及灰绿色,卵心形至宽卵形,先端钝急尖,基部心形,边缘稍波状到稍皱波状,两面光滑无毛;茎生叶较小,叶两较短,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
中药材“山大黄”。别名:唐大黄、台黄、土大黄、峪黄、籽黄、北大黄、大黄、格西古讷、野大黄、酸酸草、黄古卵子、苦大黄、华北大黄、祁黄、庄黄。出处:出自《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石隙、草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湖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m以上。根茎肥厚,表面黄褐色。茎粗壮,直立,无毛,常不分枝,中空。基生叶有长柄;……
中药材“小大黄”。别名:矮大黄。生境分布:青海。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泻肠胃积滞,实热,下瘀血,消痈肿。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实热内蕴,大便秘结,急性阑尾炎,黄疸,经闭,痛肿,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3钱。别名:大黄、次大黄、白大黄。出处:始载于《藏药标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04300m的坡灌丛、河谷阶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
中药材“大黄连刺”。别名:土黄连、石妹刺、大黄连、宽叶鸡肢黄连、刺黄连、鸡脚刺、三颗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3000m的山野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粉叶小檗,常绿小灌木,高23m。根粗壮,断面浅黄色。小权节处生有坚硬的3分叉刺,长23cm。叶46片簇生,革质;几无柄;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2.54.5cm,……
中药材“大黄草”。别名:大红草、白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田边、草地或山谷溪流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等地。原形态:长圆叶艾纳香 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纺锤状。茎分枝,具条棱,上部被较密长的毛,节间长24cm。基部叶常小于中部叶;中部叶长圆形或狭椭圆状长圆形,长914cm,宽3.55.5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
中药材“大黄茎”。出处:《唐本草》。性味:①《唐本草》:"味酸。" ②《中国医学大辞典》:"苦,寒,无毒。"。注意:《唐本草》:"多食不利人。"。功能主治:①《唐本草》:"醒酒,堪生啖,亦以解热。" ②《中国医学大辞典》:"通大便,清肠热。"。出处:出自《唐本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 2.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 3.……
中药材“大黄花”。别名:白蒿茶、兴安芯芭、芯玛芭。生境分布: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尿,止血。主治风湿关节炎,月经过多,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肾炎水肿,黄水疮。用法用量:0.5~1钱,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别名:白蒿茶、兴安芯芭、芯玛芭。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与砂砾草原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
中药材“大黄树”。别名:白走马胎、盐巴菜、木桃果、长叶子老重。生境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原形态:栀子皮 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褐色,皮孔灰白色。叶大型,椭圆形至阔椭圆形,长1530cm,宽815cm,或有时长达40cm,宽达18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下面近无毛或有灰黄褐色柔毛,叶缘有细锯齿。雌雄异株;雄花圆锥花序,顶生,长达8cm,花萼3……
中药材“大黄”。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
中药材“土大黄叶”。别名:金不换叶(《纲目拾遗》)。出处:《植物名实图考》。原形态:详"土大黄"条。性味:《福建民间草药》:"酸微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清热,去风,散瘀,消肿。治肺痈,咽喉肿痛,丹毒,大头瘟,流行性乙型脑炎,跌打损伤。 ①《纲目拾遗》:"治蠘虫伤,用叶捣涂。治肺痈。" ②《植物名实图考》:"敷疮。" ③《福建民间草药》:"止血行血,散瘀……
中药材“土大黄”。别名:红筋大黄、金不换[江西、湖北]、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江苏苏州]。生境分布:生于山脚、路边、田野;亦有栽培。分布于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及广东等省。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肥厚而大,黄色。茎直立,紫绿色。基生叶具长柄;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5~25厘米,宽6~16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心形,全缘,背面有明……
蓼科川滇大黄土Rumex hastatus D. Don,以全草入药。
大黄三味片说明书详细介绍了大黄三味片组成成分、大黄三味片的服用禁忌、大黄三味片的功效作用及用法用量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