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系多数聚集的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形成脓肿。
播散性复发性漏斗部毛囊炎(disseminated and recurrent infundibulofolliculitis)可见于非洲与美国的黑人,Hitch和Lunt于1968年首次描述了在一名黑人男子躯干发生的播散性毛囊丘疹,病因尚不明,无感染或药物方面的原因。
鼻部穿通性毛囊炎(folliculitis nares perforans)也称穿孔性鼻腔毛囊炎,较少见,为发生在鼻前庭鼻毛的深毛囊炎,1927年首先被Culver描述。
本症为整个毛囊细菌感染发生化脓性炎症。初起为红色丘疹,逐渐演变成丘疹性脓疱,孤立散在,自觉轻度疼痛。在成人主要发生于多毛的部位,在小儿则好发于头部,其皮疹有时可互相融合,愈后可留有小片状秃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