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银丝杜仲”。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补肾。用于风湿性腰痛,肾虚腰痛,筋骨痿软等。别名:金丝杜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丛林中或山村坡边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原形态:藤刺卫矛 常绿藤状灌木或小乔木,高(长)37m。小枝灰绿色,光滑无毛,具细疣状皮孔,折断后有弹性白丝。单叶对生;叶柄长38mm;叶片革质或厚纸质,椭圆形或卵状……
中药材“金丝杜仲”。别名:棉杜仲。性味:微苦、涩,温。有毒。功能主治:祛风湿,散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腰腿痛,风湿疼痛。用法用量:3~5钱。别名:黄皮杜仲(《云南中草药》),棉杜仲(《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中,或河谷岩石坡上。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常绿灌木,高可达4米。根圆柱形,橙黄色,韧皮部有银白色乳胶。小枝圆柱形……
中药材“野杜仲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灌丛中或沟谷林缘,常见于石灰岩山地。 2.生于山坡、林边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2.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原形态:1.大花卫矛 常绿乔木或灌木,植株高410m。树皮灰黑色。小枝圆筒形,灰绿色,折断后有白丝,幼枝有……
中药材“野杜仲”。别名:四棱子、金丝杜仲(《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黑杜仲(《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江西《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沟谷林缘,常见于石灰岩山地。分布浙江、江西、甘肃、陕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原形态:常绿乔木或灌木,高达10米。树皮灰黑色;小枝圆筒形,灰绿色,折断后有白丝;幼枝黄绿色,有4棱。单叶对生,薄革质,……
中药材“藤杜仲”。别名:土杜仲(《广西中兽医药植》),红杜仲(《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原形态:①杜仲藤,又名:结衣藤、九牛藤、白皮胶藤、小白皮藤、假杜仲。 攀援藤本,长达数十米。枝直径可达20厘米以上,外皮白色;小枝嫩时被微毛。叶对生,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1厘米,宽2.5~5厘米,基部急尖或圆形,先端狭渐尖,全缘,侧脉5~6对;叶柄长1~……
中药材“花杜仲藤”。别名:有用花皮胶藤、刺耳南、刺耳蓝、花喉崩、喉崩癞、头钳模、眼角蓝。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间密林中及山谷、水沟旁湿润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原形态:木质高大藤本,长可达50m,直径1030cm。茎皮红褐色,粗糙,密被皮孔,无毛。叶对生;叶柄长1.52.5cm;叶片椭圆形,长510cm,宽26cm,先端短渐尖,……
中药材“杜仲藤叶”。别名:藤杜仲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00800m的山谷、疏林或密林、灌木丛、水旁等处。 2.生于海拔250500m的山林密林中。 3.生于海拔2001000m的热带雨林中、疏林中湿润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3.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原形态:1……
中药材“杜仲藤”。别名:藤杜仲、藤仲、土杜仲、鸡腿藤、牛腿子藤、白皮胶藤。性味:苦、微辛,平。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强筋状骨。用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腰腿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茎皮及干叶研粉撒患处。备注:(1)本品有小毒,过量服用可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 (2)同属植物尚有下列两种近缘植物,其老茎和根在广东、广西也……
中药材“杜仲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500m的低山、谷地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现各地广泛栽种。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褐色,粗糙,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幼枝有黄褐色毛,后变无毛,老枝有皮孔。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上面有槽,被散生长毛;叶片椭圆形、卵形或长圆形,长615cm……
中药材“杜仲”。别名:扯丝皮、思仲、丝棉皮、玉丝皮。性状: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3~7m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贮藏:置通风干燥处。炮制:杜仲:刮去残留粗皮,洗净,切块或丝,干燥。 盐杜仲……
中药材“山杜仲”。别名:飞天驳、土杜仲[广东]、木杜仲[广西]。性味:淡、涩,平。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湿骨痛,腰膝酸痛,跌打疼痛。用法用量:3~6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别名:飞天驳。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原形态:疏花杜仲 常绿灌木,植株高达5m。小枝四棱形,树皮及叶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