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黄瓜子”。别名:哈力苏。原形态: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枝伸长,有纵沟及棱,被白以硬糙毛。卷须细,不分枝,具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稍粗糙;叶片三角状宽卵形,膜质,长、宽均1218cm,两面甚粗糙,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并具锯齿,有时边缘具缘毛。花萼简狭钟状圆筒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花萼裂征钻形,开展与花萼近等长;花垸共同白色,长约2cm,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
中药材“西瓜子壳”。出处:《本草撮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西瓜"条。功能主治:《本草撮要》:"治吐血,肠风下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复方:治肠风下血:西瓜子壳、地榆:白薇、蒲黄、桑白皮,煎汤服。(《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出自《本草纲目》。原形态:一年生蔓性草本。茎细弱,匍匐,有明显的棱沟。卷须2歧,cm;叶片三角状卵形、广卵形,长8……
中药材“西瓜子仁”。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西瓜"条。药理作用:西瓜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2、戊聚糖、淀粉、粗纤维、α氨基β(吡唑基N)丙酸。又含尿素酶、α半乳糖甙酶、β半乳糖甙酶和蔗糖酶。还含一种皂甙样成分名Cucurbocitrin,有降压作用,并能缓解急性膀胱炎之症状。性味:甘,平。 ①《纲目》:"甘,寒,无毒。" ②《本经逢原》:……
中药材“苦瓜子”。出处:《纲目》。化学成分:含水分8.6%,灰分21.8%,纤维19.5%,碳水化物16.4%,脂肪油31.0%。油中含丁酸1.8%,棕榈酸2.8%,硬脂酸21.7%,油酸30.0%,α桐酸43.7%。尚含苦瓜素、蛋白质。性味:《纲目》:"苦甘,无毒。"。功能主治:①《纲目》:"益气壮阳。" ②《本草求原》:"解误食疗牛中毒,擂水灌。"。出处……
中药材“石瓜子莲”。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区的林边半阴处。分布四川峨眉山。原形态:常绿灌木,高50~150厘米。1年生小枝呈方形,紫绿色甙棕绿色,罕为淡灰色,散生长毛;1年以上的小枝灰色或灰棕色,光滑。叶互生,厚革质;椭圆形至椭圆长方形,长17~22毫米,宽10~14毫米,两端均呈钝尖,全缘,向下卷曲;叶柄长2毫米,散生长毛。花2~4朵,成……
中药材“石上瓜子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m以下的山坡林下阴湿的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东南景天 多年生草本。茎斜上,单生或上部分枝,高1020cm。叶互生,下部叶常脱落,上部叶常聚生,线状楔形、匙形至匙状倒卵形,长1.23cm,宽26mm,先端钝,有时微缺……
中药材“甜瓜子”。性味:甘、寒。无毒。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排脓,润肠。用于肺脓疡,慢性支气管炎,大便不畅。用法用量:3~5钱。别名:甘瓜子(《别录》),甜瓜仁、甜瓜瓣(《本经逢原》)。出处:《开宝本草》。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河北、陕西、河南、江苏等地。性状:干燥的种子,长卵形,扁平,长6~7毫米,宽3~4毫米,厚约1毫米。顶端稍尖,有一极不明显的种脐,基部……
中药材“瓜子金”。别名:辰砂草、金锁匙、瓜子草、挂米草、竹叶地丁、金牛草。性味:微辛,微温。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祛痰镇咳,解毒止痛。用于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咳嗽,小儿肺炎,小儿疳积,泌尿系结石,乳腺炎,骨髓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疔疮疖肿。用法用量:2~5钱;鲜用1~2两。别名:金锁匙、神砂草、地藤草(《植物名实图考》),远志草(《分类草药性》),小远志(《……
中药材“瓜子藤”。别名:念珠藤、阿利藤、过山香、满山香、春根藤。性味:辛、微苦,温。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通经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痛,跌打损伤,闭经。用法用量:5~8钱,水煎或酒水炖服。备注:(1)同属植物筋藤Alyxia levinei Merr.别名坎香藤、藤满山香、三托藤。功能消肿止痛,去瘀生新。主治风湿、腰痛、心胃痛等。别名:念珠藤、阿利藤、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