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金慈姑”。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名录》。生境分布:分布于云南腾冲地区,昆明植物园有栽培。原形态:金慈姑,块茎近球形。叶34,丛生,叶柄长1035cm ,下部具鞘叶片状3浅裂或3深裂,裂片陪合部分宽或狭,渐尖,中裂片卵形,长917cm,宽约 14 cm,侧裂片不等侧的卵形或不等侧的长圆状卵形,有时个侧下部扩展,长10cm,宽78cm,表面深绿色,背面黄……
中药材“竻慈姑”。别名:天河芋(《岭南采药录》),刺芋(《广州植物志》),水竻钩(《陆川本草》),勒蒙、竻芋、竻藕(《南宁市药物志》)。出处:《岭南采药录》。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山谷、泽地、池塘。分布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有刺草本。根茎圆柱形,径约2.5厘米,有结节及硬刺,旁生侧根。叶革质,长15~45厘米,幼时戟形或箭形,而有阔或狭的基生……
中药材“慈姑花”。出处:《福建民间草药》。功能主治:《中国医学大辞典》:"明目,去湿。治一切疗肿痔漏。""祛湿之功,同于茵陈。"。用法用量:治一切疔疮:慈姑花适量。用冷开水洗净,捣敷患处。孕妇忌用。(《福建民间草药》)。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沼泽、水塘,常栽培于水田。 2.生于湖泊、池塘、沼泽、水田等水域。 资源分布:1.分……
中药材“慈姑叶”。出处:《纲目》。性味:①《本草图经》:"味甘微苦,寒,无毒。" ②《重庆草药》:"(全株)辛辣,有小毒。"。功能主治:消肿,解毒。治疮肿,丹毒,恶疮。 ①《日华子本草》:"研敷蛇虫咬。" ②《本草图经》:"涂效诸恶疮肿及小儿游瘤丹毒。" ③《纲目》:"调蚌粉涂瘙疿。" ④《重庆草药》:"(全株)解毒消肿,治鱼口,兼能治粪毒。"。用法用量:外……
中药材“慈姑”。别名:茨菇(《药性论》),白地栗(《本草图经》),慈菇(《滇南本草》)。出处:《纲目》。生境分布:生沼泽中。各地均有分布。原形态:慈姑,又名:藉姑、水萍(《别录》),槎牙(《唐本草》),燕尾草(《日华子本草》),河凫茨,剪刀草(《本草图经》),水慈菰、剪搭草(《救荒本草》)。 多年生水生草本,有纤匐枝,枝端膨大而成球茎,翌春即由此而生新植株。……
中药材“山慈姑叶”。出处:《证类本草》。功能主治:《纲目》:"除乳痈、便毒。"。复方:治疮肿:山慈姑茎叶捣为膏,入蜜,贴疮口上,候清血出。(《(经验方》)。出处:出自《证类本草》。原形态:原植物详山慈姑条。归经:肝,心经。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痈疽肿毒。各家论述:《纲目》:除乳痈、便毒。
中药材“光慈姑”。出处:《河南中药手册》。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分布我国长江流域。产安徽、河南、江苏、云南、山西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下鳞茎卵圆形,长1.5~2.5厘米,外包多层赤色膜质鳞片,每片内有多数细长金褐色的绒毛。叶通常为2枚,线形,长可达30厘米,平展斜升或呈反卷状,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呈鞘状,具平行脉,两面平滑无毛,上面绿色,近基部略带淡红……
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等的假球茎。5~6月挖职假球茎;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晒干。
慈姑汤功能主治:诸疔疮。慈姑汤组方:山慈菇2钱,苍耳子3钱,当归1两,白芷2钱,王不留行3钱,天花粉3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