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直肠窝脓肿又称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比较常见,占肛周脓肿发病率的20%~25%。男性多见,多数为20~40岁的青壮年。其特点是起病急、疼痛剧烈,多伴有全身高热症状,脓肿溃破或切开后常形成肛瘘。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
纵隔脓肿是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纵隔的组织或血管内,使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液积聚的急性结缔组织化脓性感染。
硬脑膜下脓肿是指颅内发生化脓性感染后脓液聚积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硬脑膜下腔,由于硬脑膜下腔缺乏任何间隔,一旦发生硬脑膜下脓肿,脓肿的扩展范围常比较广泛,脓液不仅沿一侧大脑表面扩展,有时还可通过大脑脚下缘蔓延到对侧,甚至侵袭到脑底面,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硬脑膜外脓肿指脓肿局限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临床上较少见。
中耳炎感染侵入硬脑膜下,使一部分蛛网膜和软脑膜坏死形成脓肿。此症不易局限化,很易扩散为弥漫脑膜炎而死亡,故临床上比较少见。
硬脑膜脓肿是指颅内发生化脓性感染后脓液聚积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硬脑膜下腔,由于硬脑膜下腔缺乏任何间隔的解剖特点,致使一旦发生硬脑膜下脓肿,脓肿的扩展范围常比较广泛,脓液不仅沿一侧大脑表面扩展,有时还可通过大脑脚下缘蔓延到对侧,甚至侵犯到脑底面,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硬脊膜下脓肿是一种发生于硬脊膜下间隙的感染性疾病。
硬脊膜外脓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硬脊膜外脓肿的好发因素包括:糖尿病、慢性肾病、免疫缺陷、酗酒、恶性肿瘤、静脉内药物滥用、脊柱手术和外伤等。
硬脊膜脓肿可分为硬脊膜外和硬脊膜下脓肿两种。
胰腺脓肿由急性胰腺炎的坏死组织或并发假性囊肿继发感染所致,可发生在胰腺任何部位,主要致病菌为肠道杆菌。脓肿溃破腐蚀邻近脏器,可引起肠瘘或出血。
眼眶脓肿是坏死组织和化脓性病菌聚积在眶脂肪内所形成的脓肿。是一种炎症性反应,脓肿和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对眼眶和眼部结构可产生严重破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减轻眼部并发症。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措施不当,可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或可导致患者死亡。
眼睑疖肿和脓肿为一种化脓性眼睑皮肤疾患,常发生在眉部附近,多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咽旁脓肿为咽旁隙的化脓性炎症,早期为蜂窝织炎,再发展而形成脓肿。因咽旁隙的感染进路较多,如腭扁桃体、咽扁桃体、牙、咽、腮腺及鼻部、咽部所属淋巴结等处的急性炎症,均可蔓延至咽旁隙中。尤其在儿童,这些部位至今仍是发生感染形成脓肿的常见部位。
咽后脓肿为咽后间隙的化脓性炎症,因发病机制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常见,为咽后淋巴结化脓所致,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其中半数以上发生在周岁以内。慢性者少见,多系颈椎结核形成脓肿,又称冷脓肿。咽后间隙为一潜在间隙,上起颅底枕骨部,下连后纵隔,前为颊咽筋膜,后为椎前筋膜。下部齐3~4颈椎平面,相互黏着,故脓肿极少下延入胸腔后纵隔;两侧与咽旁间隙有不完整的筋膜相隔,故感染可能在两间隙相互扩散。
脊柱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占首位,其中以胸腰段结核最多,约占脊柱结核的50%以上。胸椎结核发病率占脊柱结核的30%~40%,而几乎所有的胸椎结核都有不同程度的椎旁脓肿,其中约1%破入胸腔,形成继发性胸膜炎或脓胸。椎旁脓肿穿破,进入胸腔后引起呼吸道症状,常被误诊为胸部疾患,延误了诊断与治疗,从而影响了预后。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硬脑膜外的化脓性炎症,形成脓肿,造成脑膜刺激征和各种损害,称硬脑膜外脓肿(extraduralabscess)。
硬脊膜外脓肿(spinal epidural abscess)是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常表现为脊髓压迫或神经根刺激症状。由于胸段硬脊膜外腔较宽,含有丰富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并有较多的静脉丛,脂肪组织抗感染能力差及静脉丛血流缓慢,故发生感染的机会较多,胸段发生硬脊膜脓肿者约占病人总数的50%,其次为腰骶段,约占总数的35%,颈段较少见,约占总数的15%。脓肿多位于脊髓神经节的后方(82%),位于神经节前方者少见(18%)。
脑脓肿是化脓性致病菌侵入脑组织内所形成坏死性脓腔,是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化脓感染的常见类型,在儿科虽然少见,但却十分重要,因为诊断或治疗不当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死亡。近年来CT、MRI等诊断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对这类局灶感染的认识。本病治疗虽很困难,但仍可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肺脓肿是指由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肺实质炎性病变、坏死、液化形成内含脓液的洞腔。主要继发于肺炎,其次并发于败血症。偶有邻近组织化脓病灶,如肝脓肿、膈下脓肿或脓胸蔓延到肺部。此外肿瘤或异物压迫可使支气管阻塞而继发化脓性感染,肺吸虫、蛔虫及阿米巴等也可引起肺脓肿。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抑制药的应用均可促使其发生。近年来肺脓肿已明显较前少见。
细菌性肝脓肿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形成的肝内化脓性感染病灶。临床上主要以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大和局部压痛为主要表现。全身性细菌感染,特别是腹腔内感染时,细菌可侵入肝脏,如病人抵抗力弱,就可能发生肝脓肿。本病多见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1。近年来本病的性别差异已不明显,这与女性胆道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有关,而胆源性肝脓肿在化脓性肝脓肿中比例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