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山刺梨”。别名:刺梨根、绢毛蔷薇。生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酸涩、甘,平。功能主治:消食健脾,止痢。主治积食腹胀,肠鸣腹泻。用法用量:3~5钱。别名:刺梨根,色瓦(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灌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3米。小枝灰褐色;皮刺基部常膨大。羽状复叶互生,短枝……
中药材“刺梨根”。别名:茨藜子根(《天宝本草》),茨藜根(《贵阳民间药草》)。出处:《草木便方》。化学成分:根、茎均含鞣质。四川产的根皮含鞣质。又含维生素B2.4%,维生素P2.8%。性味:甘酸,平。 ①《草木便方》:"甘酸,涩。" ②《分类草药性》:"味苦。" ③《贵阳民间药草》:"酸涩,平,无毒。"。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止泻,涩精。治胃痛,泄泻,痢疾,……
中药材“刺梨叶”。出处:《草木便方》。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疗疥,痈,金疮。" ②《贵阳民间药草》:"治小儿热疮,捣敷;外痔,焙干,研末,麻油调敷。亦可煎服。"。别名:茨藜叶。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2.生于海拔5002500m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
中药材“刺梨”。别名:茨梨(《分类草药性》),文先果(《四川中药志》),团糖二(《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生长于中山及低山地区的沟旁、路边或灌木林旁。分布江苏、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原形态:刺梨,又名:送春归(《宦游笔记》),缫丝花。 落叶灌木,高约1米。多分枝,遍体具短刺,刺成对生于叶之基部。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着生……
刺梨酒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滋补身体。适用消化不良、食积饱胀及病后体虚等症。刺梨酒组方:刺梨500克,糯米酒1 0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