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干姜15克(炮裂,锉)桂心13克 款冬花15克 细辛0.9克 白术0.9克 甘草0.9克(炙微赤,锉)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五味子0.9克 木香0.9克 |
---|---|
制备 | <p>上药,捣筛为散。</p> |
用法 | 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入大枣2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三次。 |
功用 | 治寒邪伤肺,气嗽短气,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
出处 |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 |
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五: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半两(炮裂,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2两。 |
---|---|
制备 | 上为细散。 |
用法 | 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
功用 | 膈气,食后呕逆,心胸中痛。 |
出处 | 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五 |
《圣惠》卷七十九: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半两(锉,微炒),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白术1两,艾叶1两(微炒),熟干地黄1两,缩砂半两(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石脂1两。 |
---|---|
用法 | 上为细散。每服3钱,以粥饮调下,日3-4服。 |
功用 | 产后脓血痢,腹中痛,四肢逆冷。 |
出处 | 《圣惠》卷七十九 |
《圣惠》卷九十三: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1分(炮裂,锉),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诃黎勒半两(煨,用皮),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
---|---|
制备 | 上为粗散。 |
用法 |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薤白1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功用 | 小儿暴痢,腹痛不食。 |
出处 | 《圣惠》卷九十三 |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炮)半两,诃黎勒(去核)半两,白矾(烧汁尽)半两,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
---|---|
制备 | 上为细散。 |
用法 | 每服1钱匕,饭饮调下,不拘时候。 |
功用 | 脾脏有积,霍乱吐逆。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1两,槲白皮(姜汁炙5度)1两。 |
---|---|
制备 | 上为散。 |
用法 | 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温米饮调下。 |
功用 | 一切赤白痢,久不愈。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炮)半两。 |
---|---|
制备 | 上为散。 |
用法 | 以少许吹入鼻中。 |
功用 | 齆鼻。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炮裂)1分,半夏(汤洗7遍)1分。 |
---|---|
制备 | 上为散。 |
用法 | 盐豉和涂患处。 |
功用 | 悬痈肿,生息肉。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
《圣济总录》卷一四○: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末、盐各等分。 |
---|---|
制备 | 上为散。 |
用法 | 敷疮上,毒自出。 |
功用 | 去毒。主毒箭所伤。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一四○ |
《济阳纲目》卷一○○: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2两,人参1两半,甘草1两半,细辛1两半,麦冬1两7钱半,桂心1两7钱半,当归1两7钱半,远志1两,吴茱萸5钱,蜀胡椒7钱半。 |
---|---|
制备 | 上为细末。 |
用法 | 每服2钱,温酒调服。 |
功用 | 胃虚胫寒,面浮身枯,诸骨节皆痛。 |
出处 | 《济阳纲目》卷一○○ |
《圣惠》卷二十: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3分(锉、微炒),桂心半两,生干地黄1两,细辛半两,赤茯苓半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赤芍药半两,栀子仁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
---|---|
制备 | 上为粗散。 |
用法 | 每服3钱,以水半中盏,酒半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
功用 | 风入腹,痛闷乱不止。 |
出处 | 《圣惠》卷二十 |
《千金》卷十五:干姜散 | |
组成 | 法曲1升,干姜1升,豉1升,蜀椒1升,大麦糵1升。 |
---|---|
制备 | 上药治下筛。 |
用法 | 食后服5方寸匕,1日3次。以能食为度。 |
功用 | 心意冥然,忘食,胃寒不能食。 |
出处 | 《千金》卷十五 |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三因》卷十六: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半夏各等分。 |
---|---|
制备 | 上为末。 |
用法 | 以少许着舌上。 |
功用 | 悬痈,咽热,暴肿。 |
出处 |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三因》卷十六 |
《圣惠》卷五十九: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2两(炮裂,锉),栀子仁14枚。 |
---|---|
制备 | 上为散。 |
用法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薤白7茎[方剂汇www.fane8.com],豉半合,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
功用 | 赤白痢。 |
出处 | 《圣惠》卷五十九 |
《圣惠》卷四十六: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款冬花半两,细辛3分,白术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3分,木香3分。 |
---|---|
制备 | 上为散。 |
用法 | 干姜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
功用 | 气嗽,呼吸短气,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
出处 | 《圣惠》卷四十六 |
《圣惠》卷五十九: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3两(炮裂,锉),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龙骨2两。 |
---|---|
制备 | 上为细散。 |
用法 | 每服1钱,煎乌梅汤调下,不拘时候。 |
功用 | 久冷痢,食不消化,脐腹疼痛。 |
出处 | 《圣惠》卷五十九 |
《医心方》卷五引《效验方》: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2分,桂心1分。 |
---|---|
制备 | 上药治下筛。 |
用法 | 取如大豆许,以绵裹,塞鼻中,觉鼻中热便去之。 |
功用 | 鼻中不利。 |
出处 | 《医心方》卷五引《效验方》 |
《圣济总录》卷一二○: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炮)1两,白矾(烧)1两,蛇床子(微炒)1两,甘草(炙,锉)1两,细辛(去苗叶)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防风(去叉)1两,藜芦(去芦头)1分。 |
---|---|
制备 | 上为散。 |
用法 | 每用1钱匕,热酒调,热漱冷吐,1日3次。 |
功用 | 风疳虫蚀牙齿动摇,挺出隐痛。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一二○ |
《圣惠》卷五十九: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3分(炮裂,锉),黄连3分(去须,微炒),桂心3分,木香半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3分(锉,微炒)。 |
---|---|
制备 | 上为细散。 |
用法 |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
功用 | 脓血痢,腹痛,不欲饮食。 |
出处 | 《圣惠》卷五十九 |
《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1分,黄连1分,桂心1分。 |
---|---|
制备 | 上为末。 |
用法 | 酒服方寸匕,着糜中食,1日3次。多脓,加姜;多血,加桂。 |
功用 | 肠澼,溏便脓血。 |
提示 | 忌猪肉、冷水,生葱。 |
出处 | 《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 |
《医心方》卷九引《效验方》:干姜散 | |
组成 | 食茱萸1两,干姜1两,白术1两,甘草1两。 |
---|---|
制备 | 上药治下筛。 |
用法 | 每服方寸匕,用酒或汤送下,1日3次。 |
功用 | 胃冷,食后吐醋水,洗洗如醋浆,食羹即剧。 |
出处 | 《医心方》卷九引《效验方》 |
《医心方》卷五引《古今录验》: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雄黄。 |
---|---|
制备 | 上各为细末,分别下筛。 |
用法 | 取如米,着翳上,1日2次。 |
功用 | 目翳。 |
出处 | 《医心方》卷五引《古今录验》 |
《赤水玄珠》卷九:干姜散 | |
组成 | 姜炭。 |
---|---|
制备 | 上为末。 |
用法 | 童便调服。 |
功用 | 吐血不止。 |
出处 | 《赤水玄珠》卷九 |
《普济方》卷九十八:干姜散 | |
组成 | 栀子、甘草、干地黄、细辛、茯苓、吴茱萸、芍药、芎?、干姜、当归、桂心。 |
---|---|
用法 | 上(口父)咀,水、酒煎服。 |
功用 | 贼风,腹中绞痛,并飞尸遁注,发作无时,发即抢心胀满,胁下如锥刀刺;并主少阴伤寒。 |
出处 | 《普济方》卷九十八 |
《卫生总微》卷十: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末。 |
---|---|
用法 | 粥饮调下半钱或1字。 |
功用 | 小儿水泻无度。 |
出处 | 《卫生总微》卷十 |
《圣惠》卷七十九: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1两(炮裂,锉),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3分,神曲1两(炒微黄),赤石脂1两。 |
---|---|
制备 | 上为细散。 |
用法 |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日3-4服。 |
功用 | 产后下痢不止。 |
出处 | 《圣惠》卷七十九 |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炮裂)1分,黄连(去须)3分,人参3分,肉豆蔻(去壳)1枚,当归(锉,焙)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5遍)半两。 |
---|---|
制备 | 上为细散。 |
用法 | 每服半钱匕,以粥饮调下,空心、午后各1服。 |
功用 | 小儿下痢脓血,腹痛肠鸣。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干姜散 | |
组成 | 干姜(炮)1两,细辛(去苗叶)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椒目半两,猪苓半两,小麦曲(炒)2两。 |
---|---|
制备 | 上为散。 |
用法 | 每服方寸匕,温酒调下。 |
功用 | 妊娠下痢。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地凝结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天然药材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我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但以植物性药物居多,故有“诸药以草
夫 之初发,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胞微肿微赤,泪欲汪汪,腮赤面肿,皆是出 之兆,一冒风寒食积,论其大概,不必一一如是。重则遍身膨胀,眼赤封闭,或壮热无汗,气粗气喘,呕吐,惊搐,鼻煤,咳嗽声哑,至五六七日不见点者,急用表散以升发之,用麻黄汤主之。若 出稠密如云,片疙紫红干燥,其毒甚重,表时宜表,回时速当清火解毒为要,此时宜用清龙汤或双解汤使之。大便燥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放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名医治病趣闻,既不同于单纯以猎奇为目的的传说,也不同于纯粹的医家学术经验介绍,而是一种将故事与医案结合在一起的“故事性医案”。每个医案都以史实为依据,既有包括事件始末在内的故事情节,还有治疗的方法等,寓医理于故事之中,读者不妨一读。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里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宽中下气,枳壳缓而
四肢伤,在战伤中占70%,其中骨折约占60%,在平时,工农业生产、交通、体育运动和军事训练中的意外事故,骨折也很多见。正确的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若处理不当,可以导致残疾和死亡。
【肾脏一般结构】一、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相通的小管组成。人类每个肾脏约有一百万个肾单位。肾小体90%以上分布在肾皮质部分。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包围在其外的肾小球囊组成。肾小球的核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它的两端分别与入球动脉及出球动脉相连。肾小球外覆以肾小球囊,肾小球囊的壁层上皮
意识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和主观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级形式。意识在医学上是指“神志清晰状态”或“醒觉状态”,在精神医学中意识是指精神活动的清晰度和清晰范围。对主观自身状态及其活动的辨认能力称自我意识,又称人格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辨认能力称周围意识或环境意识。意识和意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清晰状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是为满足一般大众对博大精深的医学知识不断增长的需要而出版的。本书以《默克诊疗手册》的内容为基础编写。可以说就是一本《默克诊疗手册》普及本。首次出版于1899年的《默克诊疗手册》是连续出版最久、在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英语医学教科书。该书几乎囊括了人类所患的各科疾病,例如:内科、外科、小儿科、
地肤子合剂功能主治:用于治疗癣症及湿疹。地肤子合剂组方:地肤子60克,白鲜皮、苦参各30克,川椒10克,白酒(或酒精)250毫升
斑秃生发灵功能主治: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斑秃。斑秃生发灵组方:黑芝麻50克,何首乌30克,桑椹子20克,95%酒精1000毫升
举胃猪肚散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升举中气。举胃猪肚散组方:猪肚1个,白术200克,升麻100克,石榴皮30克
橘皮内金散功能主治:理气消胀。橘皮内金散组方:橘皮100克,鸡内金20克
芪香蜜营膏功能主治:补气行气,润肠通便。芪香蜜营膏组方:黄芪300克,木香45克,蜂蜜适量
桑椹地黄蜜膏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肠通便。桑椹地黄蜜膏组方:桑椹500克,生地黄200克,蜂蜜适量
乌梅内金调蜂蜜功能主治:缓中止痛。乌梅内金调蜂蜜组方:鸡内金100克,乌梅肉30克,蜂蜜25克
郁金蜜膏功能主治:行气解郁,活血消瘀。郁金蜜膏组方:郁金100克,蜂蜜适量
地藕葡萄膏功能主治:清热养阴,凉血。地藕葡萄膏组方:鲜藕汁250毫升,葡萄汁250毫升,生地黄200克,蜂蜜适量
桂圆益心膏功能主治:补养心阴。桂圆益心膏组方:桂圆肉150克,当归100克,远志50克,天门冬(天冬)50克,五味子30克,大枣20枚,黑桑椹30克,黑芝麻20克
清热透疹,解毒,主小儿麻疹,麻疹后痢疾,疮疖
化瘀通络,主跌打损伤
,治脱肛,治打扑损伤,和酒饮之,仍捣生龟肉涂之,
,治痘后目肿,经月不开,取点之,
益阴补血,治劳瘵骨蒸,久嗽咯血,久疟,血痢,肠风痔血,筋骨疼痛,肉作羹臛,大补,酿酒,主大风缓急,四肢拘挛,或久瘫缓不收摄,皆差,主除温瘴气,风痹,身肿,踒折,大补阴虚,作羹臛,截久疟不愈,治筋骨疼痛及一、二十年寒嗽,止泻血、血痢,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血痔,阴虚血热之症,治女子干病,老人尿多及流血不止,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肾虚腰痛,跌打损伤,小肠气痛,风火牙痛,咳嗽,哮喘,疥癣,蛔虫病,蛲虫病及预防流感
治痨伤虚损,有滋补清热之功,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健脾理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跌打损伤,胃痛,小二疳积,
,作补药,可治虚劳等证,
清热解毒,舒筋活络,主扁桃体炎,咽喉炎,风湿痹痛,中风偏瘫,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