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小麦

中药材“浮小麦”。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止虚汗,养心安神。用于体虚多汗,脏躁症。用法用量:3~5钱。生用或炒香用。别名:浮水麦(《本草蒙筌》),浮麦(《纲目》)。出处:《本草汇言》。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麦"条。性状:干燥颖果呈长圆形,长约2~6毫米,直径约1.5~2.5毫米。表面浅黄棕色或黄色,略皱,腹面中央有较深的纵沟……

名称 浮小麦 ( Fú Xiǎo Mài )
英文名 Blighted Wheat, shriveled wheat, light wheat
别名 浮水麦,浮麦,
功能主治 止虚汗,养心安神,用于体虚多汗,脏躁症,
用法用量 <p>3~5钱。生用或炒香用。</p>
性味 甘,凉,
归经 心经
相关方剂 豆麦茶 , 盗汗汤 , 复方益气固脱汤 , 当归六黄汤合消瘰丸加减 , 桂枝黄耆鳖甲汤 , 桂枝参耆煎 , 加味补中益气汤 , 清热固表汤 , 姜枣竹叶汤 , 浮麦散
相关中成药 豆麦茶 , 盗汗汤 , 复方益气固脱汤 , 当归六黄汤合消瘰丸加减 , 桂枝黄耆鳖甲汤 , 桂枝参耆煎 , 加味补中益气汤 , 清热固表汤 , 姜枣竹叶汤 , 浮麦散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浮小麦 性状及选购

干燥颖果呈长圆形,长约2~6毫米,直径约1.5~2.5毫米。表面浅黄棕色或黄色,略皱,腹面中央有较深的纵沟,背面基部有不明显的胚1枚,顶端有黄色柔毛。质坚硬,少数极瘪者,质地较软。断面白色或淡黄棕色。少数带有颖及稃。气无,味淡。以粒匀、轻浮,表面有光泽者为佳。

浮小麦 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筛净灰屑,漂洗后晒干。

《纲目》:"焙用。"

浮小麦 鉴别方法

薄层角谱:取本品细粉0.1g,加70%乙醇1ml,冷浸过夜,上清液作点样用。并以果糖、蔗糖、棉子糠溶液做对照溶液。分别点样于硅胶G-1%CMC薄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液展开,展距10cm,重复1次。喷以a-萘酚硫酸溶液,加热后果糖、蔗糖、棉子糖显蓝紫色。

浮小麦 的副作用及禁忌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

浮小麦 附方

①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每服二钱,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卫生宝鉴》)

②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

###

①治盗汗及虚汗不止: 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每服二钱,米钦汤调下,频服为佳。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卫生宝鉴》)②治男子血淋不止: 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

浮小麦 生境分部

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为我国主要食粮之一。

浮小麦 原始形态

植物形态详"小麦"条。

###

小麦,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60-100cm。秆直立,通常6-9节。叶鞘光滑,常较节间为短;叶舌膜质,短小;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15-40cm,宽8-14mm,先端渐尖,基部方圆形。穗状花序直立,长3-10cm;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mm,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科行,每小穗具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颖短,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雄蕊3;子房卵形。颖果长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mm,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