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菜

中药材“白花菜”。别名:羊角菜(《纲目》),屡析草(《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汪颖《食物本草》。生境分布:生长于荒地,或栽培于庭园。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广西、台湾、云南、贵州、广东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有恶臭。茎多分枝,高达1米,密被粘性腺毛。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7厘米;小叶5片,倒卵形或菱状倒卵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锐或……

名称 白花菜 ( Bái Huā Cài )
英文名 Spiderflower, Common Spiderflower
别名 羊角菜,屡析草,
功能主治 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疟疾,痢疾,白带,痔疮,汪颖,下气,煎水洗痔,捣烂敷风湿痹痛,擂酒饮,止疟,治跌打,理蛇咬伤,止下痢,
用法用量 <p>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p>
性味 辛甘,温,味甜,性平,苦辛甘,温,
归经 肝,脾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白花菜 性状及选购

性状鉴别 茎多分枝,密被粘性腺毛。掌状复叶互生,小叶5,倒卵形或菱状倒卵形,全缘或有细齿;具长叶柄。总状花序顶生;萼片4,花瓣4,倒卵形,有爪;雄蕊6,雌蕊子房有长柄。蒴果长角状。有恶臭气。

白花菜 药理作用

叶有抗刺激作用。

###

叶有抗刺激作用。

白花菜 的副作用及禁忌

汪颖《食物本草》:"多食动风气,滞脏腑,令人胃中闷满,伤脾。"

###

汪颖《食物本草》:多食动风气,滞脏腑,令人胃中闷满,伤脾。

白花菜 附方

①治男子下消,女人白带:白花菜嫩叶半两,洗净,切碎,和猪小肠或冰糖,水适量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痔疮:白花菜洗净,水酌量,煎数沸,洗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白花菜 生境分部

生长于荒地,或栽培于庭园。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广西、台湾、云南、贵州、广东等地。

###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地区田野、荒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华北及其以南至台湾、广东、海南等地。

白花菜 原始形态

一年生草本,有恶臭。茎多分枝,高达1米,密被粘性腺毛。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7厘米;小叶5片,倒卵形或菱状倒卵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锐或钝,基部楔形,全缘或有细齿,上面无毛,下面叶脉上微有毛。总状花序顶生;花有梗,基部有叶状苞片3;萼片4,卵形,先端尖;花瓣4,倒卵形,长约1厘米,宽约5毫米,有长爪,白色或带紫色;雄蕊6,花丝下部附着于雌蕊的子房柄上;雌蕊子房有长柄,突出花瓣之上,1室,花柱短,柱头扁头状。蒴果长角状,长5~10厘米,先端有宿存柱头。种子肾脏形,宽约1毫米,黑褐色,中部微陷,表面有突起的皱褶状膜。花期5~8月。果期6~9月。

###

白花菜 一年生直立分枝草本,高约1m。常被腺毛。叶为3-7小叶的掌状复叶,叶柄长2-7cm,小叶柄长2-4mm;小叶倒卵状椭圆形、倒披针形或菱形,先端渐尖、急尖、钝形或圆形,基部楔形至渐狭延成小叶柄,边缘有细锯齿或有腺毛,中央小叶长l-5cm,宽8-16mm,侧生小叶依次减小。总状花序长15-30cm;苍片由3枚小叶组成;花梗长约1.5cm;萼片分离,披针形,椭圆形或卵形,长3-6mm,宽1-2mm,被腺毛;花瓣白色,少有淡黄或淡紫色,在花蕾时期不覆盖着雄蕊及雌蕊,连爪长10-27mm,瓣片近圆形或阔倒卵形,宽2-6mm;花盘稍肉质,雄蕊6,伸出花冠外;雌雄蕊柄长5-18mm;雌蕊柄在两性花中长4-10mm,在雄花中长1-2mm,或无辆;子房线柱形,花柱很短,柱头头状。果圆柱形,斜举,长3-8cm,中部直径3-4mm;种子扁球形,黑褐色,表面有横向皱纹或更常为具瘤状小突起。花、果期约在7-10月。

白花菜 化学成分

含辛味挥发油,与大蒜油,芥子油相似。

###

含辛味挥发油,与大蒜油、芥子油相似。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