鲂鱼

中药材“鲂鱼”。别名:鳊鱼(《日用本草》),平胸鳊(《脊椎动物分类学》),法罗鱼(《黑龙江流域鱼类》)。出处:《食疗本草》。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平时栖于水的中下层。主要食物为苦草、轮叶黑藻,软体动物及湖底植物的碎屑、丝状绿藻、淡水海绵等。产卵期5~6月,此时雌雄两性的身上均有珠星出现。分布黑龙江、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河流中及洞庭湖、鄱阳湖、粱……

名称 鲂鱼 ( Fánɡ Yú )
英文名 Richardson, Black bream
别名 鳊鱼,平胸鳊,法罗鱼,
功能主治 ,调胃气,利五藏,和芥子酱食之,助肺气,去胃家风,消谷不化者,作鲙食,助脾气,令人能食,
用法用量 <p>内服:煮食,100-200g。</p>
性味 味甘,平,甘,温,无毒.,
归经 ,,入足阳明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鲂鱼 的副作用及禁忌

《食疗本草》:"患疳痢者不得食。"

###

《食疗本草》:“患疳痢者不得食。”

鲂鱼 生境分部

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平时栖于水的中下层。主要食物为苦草、轮叶黑藻,软体动物及湖底植物的碎屑、丝状绿藻、淡水海绵等。产卵期5~6月,此时雌雄两性的身上均有珠星出现。分布黑龙江、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河流中及洞庭湖、鄱阳湖、粱子湖等湖泊中。

###

生态环境:属中下层鱼类。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或石砾的敞水区,杂食性,而以植物为主。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其次是淡水甲壳类、昆虫和软体动物的幼体,以及少量水生植物。成鱼主要食物是工苔草、轮叶黑藻、软体动物,其次是湖底植物的碎屑、淡水海绵、丝状绿藻、马来眼子菜、菹草和聚草。个别的也摄食水生昆虫、螺蚬类、虾和小鱼。3冬龄性成熟,5-6月份产卵。冬季不大活动,一般群集在深水的石隙中越冬。

资源分布:除西北等高原地区处,我国各大河流、湖泊中均有分布。

鲂鱼 原始形态

体高,侧扁,全体呈菱形,体长约50厘米,为体高的2.2~2.8倍。头很细小。口小,端位,口裂倾斜,上下颌等长,上盖有坚硬的角质,但亦易脱落。眼侧位,至吻端的距离较至鳃盖后缘的距离为近。下咽齿3行。鳃耙17~22,多数为18~21。侧线鳞50~60。背鳍条3,7,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小,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背鳍高度显着大于头长。胸鳍刚达到腹鳍的基部。腹鳍仅伸至肛门,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显着的腹棱。臀鳍条3,24~32,多数为26~28;无硬刺,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的垂直线下方。尾鳍分叉深,下叶较上叶为长。体呈青灰色,头的背面及体的背部较深,侧面灰色带有浅绿色泽,腹部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

###

三角鲂,体高而侧扁,头后背部隆起,体呈菱形,腹棱自腹鳍基部至门,头短小,口小端位,口裂斜至鼻孔下方。上下颌等长,其上盖有坚硬的角质,易脱落。眼侧位,至吻端的距离较至鳃盖后经级的距离为近。下咽齿3行。鳃耙16-22。侧一鳃54-60。背鳍3,7,起点位于腹鳍基部稍后方,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背鳍高度显着大于头长。胸鳍可达腹鳍的基部,腹鳍仅伸至肛门。臀鳍3,24-32,基部长,无硬大同小异,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正下方,尾鳍深分叉,下叶较上叶稍长。鳔3室,前室最大。腹膜灰色或灰黑色。体呈青灰色,头背面及体背部较深,侧面为类色,常有浅绿色泽。腹面银灰各鳍呈现灰色。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