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桐子根

中药材“大毛桐子根”。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坡地的疏林中或灌丛中。分布湖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毛桐,又名:红吊福、沉沙木、紫糠木、猪肚木、红毛桐子。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幼枝密被棕黄色的茸毛。叶互生,盾状着生;叶片卵圆形,长12~17厘米,宽8~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微小的齿,有时具不规则的波……

名称 大毛桐子根 ( Dà Máo Tónɡ Zǐ Gēn )
英文名 Root of Barbate Mallotus
别名 姜桐子树根,圆鞋,粗糠根,
功能主治 ,治肺热吐血,五劳七仿及肺痨咳血,清热,止痛,治白浊,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 <p>内服:煎汤,1~2两。</p>
性味 性平,味微苦甘,无毒,
归经 肺,脾,胃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大毛桐子根 附方

治肺痨咳血:大毛桐子根一至二两,配子公鸡炖服。(《四川中药志》)

大毛桐子根 生境分部

生于山地、坡地的疏林中或灌丛中。分布湖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000m的山地、坡地的疏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大毛桐子根 原始形态

毛桐,又名:红吊福、沉沙木、紫糠木、猪肚木、红毛桐子。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幼枝密被棕黄色的茸毛。叶互生,盾状着生;叶片卵圆形,长12~17厘米,宽8~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微小的齿,有时具不规则的波浪形,纸质,上面绿色,幼时被毛,后无毛,下面被棕色柔毛;叶柄长6~12厘米,密被茸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序柄被毛;雄花簇生,萼片3~5裂,无花瓣,雄蕊多数;雌花单生于苞腋内,萼片3~5裂,雌蕊1,子房圆形。蒴果圆球形,基部具苞片3,果柄长5~8毫米,所有部分均被星状毛。花期6月。果期7~9月。

###

毛酮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l-4m。幼枝密被棕黄色星状绵毛。叶互生;叶柄长5-22cm,密被灰棕色星状绵毛;幼叶红色,质厚,绒状;叶片纸质,卵形或卵圆形,长13-30cm,宽12-2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盾状着生,边缘具疏细齿,不分裂或3浅裂,有时呈不规则波浪形,上面幼时密被星状绒毛,后渐变无毛,绿色,下面密被发棕色星状绒毛及棕黄色腺点,叶脉放射状,7-11条。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可达30cm,花序柄被毛;花单性异株,偶有同株;无花瓣;雄花序通常分枝,长11-35cm,雄花5-8朵簇生,萼片4-5,稀3裂,披针形,长3-4mm,外面密被绒毛,内面有腺点;雄蕊多数;雌花单生于苞腋内,苞片长约4mm,萼4裂,稀3或5,外面被绒毛,子房圆形,有乳头状突起,被毛,4室,稀3或5,花柱3-5,基部合生,长3-4mm。蒴果扁球形,长1.2-1.6cm,直径1.6-2cm,被有1层厚达5mm的软刺和星状绒毛,基部具苞片3,合生,果柄长5-8mm;种子卵形,黑色,光亮。花期4-6月,果期7-10月。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