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黄

中药材“小大黄”。别名:矮大黄。生境分布:青海。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泻肠胃积滞,实热,下瘀血,消痈肿。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实热内蕴,大便秘结,急性阑尾炎,黄疸,经闭,痛肿,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3钱。别名:大黄、次大黄、白大黄。出处:始载于《藏药标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04300m的坡灌丛、河谷阶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

名称 小大黄 ( Xiǎo Dài Huánɡ )
别名 矮大黄
功能主治 泻肠胃积滞,实热,下瘀血,消痈肿,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实热内蕴,大便秘结,急性阑尾炎,黄疸,经闭,痛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p>1~3钱。</p>
性味 苦,寒,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小大黄 性状及选购

性状鉴别 根呈类圆锥形,上面下细,表面黄褐色,长5-10cm,直径1.5cm,具纵皱纹,断面灰棕色,味苦、涩。

小大黄 生境分部

青海。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0-4300m的坡灌丛、河谷阶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小大黄 原始形态

多年生小草本,高10-20cm。茎直立,具短柔毛;基生叶宽卵形,长3-5cm,宽1.5-3cm,近革质,先端圆钝,基部心形,边缘全缘有缘毛,上面无毛,有时沿叶脉疏生短柔毛,下面沿叶脉被柔毛;主脉粗壮,稍凸出;叶柄粗壮,与叶近等长或比叶片长,茎生叶1-2,较小;托叶鞘膜质。花序圆锥状,铗窄,分枝稀疏;花被片淡绿色,或带紫红色;花梗细弱,近基部具关节。瘦果连翅成卵状三角形,翅狭窄,长约5mm,宽3-4mm。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