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毒散

中药材“拔毒散”。别名: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巴掌叶、肯麻尖。性味:苦,平。功能主治:调经通乳,解毒消肿。用于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肠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痈肿。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王不留行(《滇南本草》),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云南中草药》),小拔毒、尼马庄柯(《云南中草药选》)。出处:《……

名称 拔毒散 ( Bá Dú Sàn )
英文名 Herb of Szechwan Sida
别名 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巴掌叶,肯麻尖
功能主治 调经通乳,解毒消肿,用于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肠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痈肿,
用法用量 <p>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p>
性味 苦,平,
归经 肺,肝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拔毒散 的副作用及禁忌

孕妇禁服。

拔毒散 附方

①治瘭疽疔疮:拔毒散鲜叶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②治跌打损伤:拔毒散鲜叶捣烂,加红糖或酒调敷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③治乳汁不通:拔毒散三至五钱,炖猪脚服。(《云南中草药》)

拔毒散 生境分部

生于灌木丛或山坡。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

生态环境:生于荒坡灌丛、松林边、路旁和沟谷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

拔毒散 原始形态

直立半灌木,高约1米余。茎紫褐色,疏被星状毛。下部叶宽菱形或扇形,长宽约2.5~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尖或圆,边缘重锯齿;上部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4厘米;叶上面被糙伏毛或近无毛,下面被星状短茸毛;叶柄长5~10毫米;托叶钻形,脱落。花单生叶腋或丛生于短枝端,花梗中部以上具关节;萼长7毫米,5裂,疏被星状毛;花冠黄色,径约1.5厘米;雄蕊柱被长硬毛。蒴果近球形,径约6毫米,心皮6~9枚,每心皮具2芒状短喙。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

拔毒散 直立亚灌木,高约1m。小枝被星状长柔毛。叶二型;叶柄长5-10mm,被星状柔毛;托叶钻形,较短于叶柄;下部的叶宽菱形至扇形,长2.5-5cm,宽近似,先端短尖至浑圆,基部楔形,边缘具2齿,上部的叶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形,长2-3cm,两端钝至浑圆,上面疏被星状毛或糙伏毛至几无毛,下面密被灰色星状毡毛。花单生或簇生于小枝端,花梗长约1cm,密被星状粘毛,中部以上具节;萼杯状,长约7mm,裂片三角形,疏被星状柔毛;花黄色,直径1-1.5cm,花瓣倒卵形,长约8mm;雄蕊往长约5mm,被长硬毛。果近圆球形,直径约6mm,分果爿8-9,疏被星状柔毛,具短芒。种子黑褐色,平滑,长2mm,种脐被白色柔毛。花期6-11月。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