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黾

中药材“水黾”。别名:水马(《本草拾遗》),水爬虫(《纲目》),婆子(《东医宝鉴》),水和尚,水豆油(蔡邦华《昆虫分类学》)。出处:《本草拾遗》。原形态:体形细长,黑褐色,长约1厘米。头部为三角形,稍长。复眼1对,位于两侧;单眼退化;口吻稍长,分为3节,第2节最长;触角丝状,4节,突出于头的前方。前胸延长,背部黑褐色,前翅革质,无膜质部;足3对,前足较短,中……

名称 水黾 ( Shuǐ Miǎn )
英文名 Reptile
别名 水马,水爬虫,婆子,水和尚,水豆油,
功能主治 ,治痔,
用法用量 <p>内服:研末,5-10只。</p>
性味 有毒,
归经 心,肝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水黾 性状及选购

性状鉴别,虫体长3-4mm。头部有1对大而突出的复眼,触角1对,丝状,多已脱落。背部黑褐色,带有蓝色的斑纹,有时有翅,翅膜起过腹部末端。胸部宽大,有足3对,前足短,中后长,中足特长,为体长的2倍以上。腹部9节,腹基部最宽,向末端变尖,呈圆锥状。

水黾 附方

治一切痔:婆子三十个,用三个纸包,每包十个,于背阴处悬挂阴干。每包作一服,研烂,空心温酒调下,良久乃吃饭。三日连三服。久痔脓血者,二、三十服。(《东医宝鉴》水马散)

水黾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活于鱼塘、沼泽和较平静的河流。以水面上小虫及跌落水面的蝇类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水黾 原始形态

体形细长,黑褐色,长约1厘米。头部为三角形,稍长。复眼1对,位于两侧;单眼退化;口吻稍长,分为3节,第2节最长;触角丝状,4节,突出于头的前方。前胸延长,背部黑褐色,前翅革质,无膜质部;足3对,前足较短,中、后足很长,跗节2节。腹面灰色,体的下面被有绢样的细毛。

栖于水上,能跳跃,捕食其他小虫。卵产于水草上。常以丝状物包蔽。

###

水黾,成虫体长3-4mm,背部黑褐色带有蓝白色斑纹。复眼大而突出。触角丝状。胸部宽大,翅膜起过腹部末端。前足短,中后足长,中足特别长,为体长的2倍多。腹部9节,腹其部最宽,向末端变尖,呈圆锥状。若虫灰白色,在头、胸、腹部有褐色斑块。触角、足大部分为灰色。至第4龄和第5龄的若虫的中区灰白色至淡黄色,褐色区渐变成黑褐色。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