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蛇

中药材“白线蛇”。别名:黄脊游蛇、白脊蛇、黄脊蛇、白蛇。生境分布:东北。功能主治:袪风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麻木不仁。用法用量:白线蛇1条,白酒1斤,置瓶内,浸一月,制成药酒服,每饮1盅,每日2次。别名:白脊蛇、黄脊蛇。出处:《东北动物药》。生境分布:常活动于溪流附近,有时也见于较干燥地区,多以蜥蝎或蛙类为食。无毒。分布东北及华北各地。原形态:体长约80厘米……

名称 白线蛇 ( Bái Xiàn Shé )
英文名 white line Snake
别名 黄脊游蛇,白脊蛇,黄脊蛇,白蛇
功能主治 袪风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麻木不仁,
用法用量 <p>白线蛇1条,白酒1斤,置瓶内,浸一月,制成药酒服,每饮1盅,每日2次。</p>
性味 味甘,咸,性温
归经 脾,肝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白线蛇 附方

治风湿性关节疼痛,麻木不仁:白线蛇一条,白酒一斤。置瓶内,浸一月即成,每次饮一盅,日服二次。

白线蛇 生境分部

东北。

###

常活动于溪流附近,有时也见于较干燥地区,多以蜥蝎或蛙类为食。无毒。分布东北及华北各地。

###

生态环境:生活于平原、丘陵、山麓或河床等开阔地,河流附近、旱地、林区都可发现。以蜥蜴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河南等地。

白线蛇 原始形态

体长约80厘米。体背呈绿褐色;有一条明显的黄白色纵走带;自头部额鳞的前端起直达尾端。上唇鳞8片,偶为7片或9片;眼前鳞2片,偶为1片;服后鳞2片;前颞鳞2片;后颞鳞3片或2片。体鳞光滑。颈部及体中部17行,肛前15行。腹鳞雄者186~194,雌者202~206;尾下鳞90~99。

###

黄脊游蛇,体较细长,全长80cm左右。背面绛红色,背脊正中有1条镶黑边的鲜明黄色纵线,其端起自额鳞,后端通达尾末,体侧由于鳞片边缘黑色,缀成几条深色纵线或点线,腹面淡黄色。眶前鳞1,有一较小的眶前下鳞,眶后鳞2(1);颞鳞2+2(3),上唇鳞多为3-2-3式。背鳞17-17-15行,体鳞平滑,颈部及体中部17行,肛前15行;腹鳞雄者186-194,雌者202-206;肛鳞2分,尾下鳞83-79对。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