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尾

中药材“麒麟尾”。别名:狮尾草(《岭南采药录》),蓬莱蕉、龟背竹(《广州植物志》),羽叶藤、过山标(《广西药植名录》),上树百足、上树蜈蚣(《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出处:《岭南采药录》。生境分布:生于密林中。分布我国南部。原形态:常绿大藤本,以气根攀登于乔木或石上。茎粗壮,直径约2.5厘米,节上生根。叶极大,具长柄;幼时狭披针形或披针状矩圆形,基……

名称 麒麟尾 ( Qí Lín Wěi )
英文名 Root or stem of Commom Epipremnum
别名 狮尾草,蓬莱蕉,龟背竹,羽叶藤,过山标,上树百足,上树蜈蚣,
功能主治 ,清肝凉血,消肿解毒,治目赤肿痛,鼻衄,外用治痈疽疮疖,阴囊红肿,乳疮,根、藤活血散瘀,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治跌打,骨折,蛇伤,痈疖,百日咳,目痛,鼻衄等,
用法用量 <p>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炖肉服。外用:捣敷或煎水洗。</p>
性味 淡微涩,平,
归经 肝,肺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麒麟尾 附方

①治痰火瘰疬:麒麟尾和猪精肉煮汤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鼻血:麒麟尾,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

①治痰火瘰疬:麒麟尾和猪精肉煮汤服。(《岭南采药录》)②治鼻血:麒麟尾,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麒麟尾 生境分部

生于密林中。分布我国南部。

###

生态环境:附生于热带雨林的大树上或岩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麒麟尾 原始形态

常绿大藤本,以气根攀登于乔木或石上。茎粗壮,直径约2.5厘米,节上生根。叶极大,具长柄;幼时狭披针形或披针状矩圆形,基部心形,全缘;成长时阔矩圆形,羽状深裂几达中脉上,长30~50厘米,宽20~40厘米,沿中脉两侧有无数小孔;裂片4~10对,剑形而稍弯,宽3~7厘米,两端几等宽,先端斜截头状,尖端上举,侧脉1~2对;叶柄长20~40厘米,上部有肱节,肱节长2~5厘米。花序柄圆柱形,粗壮,长10~15厘米;佛焰苞长10~12厘米,外面绿色,里面淡黄色;肉穗花序无柄,长约10厘米,径约2厘米;花被缺;花丝短,扁平;子房1室,柱头线形。花期春季。

###

麒麟叶,攀援藤本。茎圆柱形,粗壮,多分枝;气生根具发达的皮孔,平伸,紧贴于树干或石面上。叶柄长25-40cm,上部有长约2.2cm的膨大关节;叶鞘逐渐撕裂,膜质,脱落;叶片薄革质,幼叶狭披针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基部浅心形,成郭叶长圆形,基部宽心形,长40-60cm,宽30-40cm,两侧不等地羽状深裂,裂片线形,两端几等宽,先端斜截头状,沿中肋有2行星散的、有时为长达2mm的小穿孔;侧脉明显。花序柄圆柱形,粗壮,长10-14cm,基部有鞘状鳞叶包围;佛焰苞外面绿色,内面黄色,长10-12cm,渐尖;肉穗花序圆柱形,钝,长约10cm,粗3cm;花两性,无花被;雄蕊4;雌蕊具棱,长5-6mm,顶平,柱头线形,纵向。浆果小,种子肾形。花期4-5月。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