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果

中药材“龙珠果”。别名:龙须果、大种毛葫芦。生境分布:广东。性味:甘、酸,平。气香。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润燥化痰。主治外伤性眼角膜或结膜炎,淋巴结炎。用法用量:3~7钱,外用适量。别名:龙吞珠、龙须果、风雨花(《南宁市药物志》),龙爪珠、毛蛉儿(《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南宁市药物志》。生境分布:多栽于村旁、园边,亦有野生。分布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多年……

名称 龙珠果 ( Lónɡ Zhū Guǒ )
英文名 Herb of Tagua Passionflower
别名 龙须果,大种毛葫芦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润燥化痰,主治外伤性眼角膜或结膜炎,淋巴结炎,
用法用量 <p>3~7钱,外用适量。</p>
性味 甘,酸,平,气香,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龙珠果 生境分部

广东。

###

多栽于村旁、园边,亦有野生。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150的荒山草坡或灌丛中,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龙珠果 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柔弱,密被白色柔毛或无毛,常借卷须攀援他物上升,长1~2米。单叶互生,薄纸质;卵形至矩圆状卵形,长5~13厘米,宽4~12厘米,浅3裂,边缘波状,具睫毛.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和叶柄均被柔毛及混生少许腺毛;托叶睫毛状分裂,裂片先端具腺;叶柄长约6厘米;叶腋卷须疏被柔毛。花单生,径约5厘米,为3个苞片组成的总苞所围绕;苞片和小苞片1~3回羽状分裂为许多毛状裂片,裂片先端具腺体;萼片5,长1.5厘米;花瓣5,与萼片等长,白色或淡紫色,副花冠为3列纤弱裂片所组成。浆果肉质,卵形,长3~5厘米;内有多数椭圆形种子。花期夏、秋。

###

草质藤木,长达6。茎柔弱,圆柱形常被柔毛,具腋生卷须。叶互生,裂片先端具腺体;叶柄长2-6cm;托叶细绒状分裂。叶膜质,宽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4.5-13cm,宽4-12cm,3浅混生腺毛或腺点。聚伞花序退化而仅具花1朵,腋生,5数,白色或淡紫色,直径2-3cm苞片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小裂片丝状,先端具腺毛;萼片长圆形,背面近先端具一角状附属物;花瓣与萼片近等长;副花冠由3-5轮丝状裂片组成,花丝基部合生,上部分离;子房椭圆形,花柱3(-4)。浆果卵圆形,直径2-3cm。花期7-8月,果期翌年4-5月。

龙珠果 化学成分

叶及树脂中含黄酮类化合物,已确证的有:牡荆(nitexin),民牡荆素(isovitexin),肥皂草甙(saponarin),荭草素(orinetin),民荭草素(isoorientin)芹菜素-8-C-双葡萄糖甙(apigenin-8-C-diglucoside)[1],藿香黄酮醇(pachypodol),4,7-O-二甲基柚皮素(4,7-O-dimethylnaringenin),3,5-二羟基-4,7-二甲氧基黄烷酮(3,5-dihydroxy-4,7-dimethoxyflavanone)[2],3,4-二-O-甲基山柰酚(ermanin-3,4-di-O-methylkaempferol-7,4-3-三-O-甲基氧基黄烷酮(-4-O-methylapigenin),7,4-二-O-甲基槲皮素(7,3,3-tri-O-methylquercetin),7,3,4-三-O-甲基山柰酚(3,7,4-tri-O-methylkaempierol)[4]等。种子油中富含亚麻酸(linolen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ed)[6].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