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足少阴肾经 / 复溜穴

复溜穴

穴位

复熘Fùliū,出《灵枢·本输》。别名复留、昌阳、伏白、外命。复同“伏”即深伏,熘通流,此穴在内躁上,为“经”穴,经气至此已深伏流行,故名复熘

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取法:先找到太溪(坐位垂足,由足内踝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太溪穴),直上量3横指,跟腱前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作用与主治

作用:补肾益阴,温阳利水

主治:肾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湿脚气,脚踹后廉及足跗上痛,腹胀,肠鸣,泄泻,脚气,腿肿,足痿,热病无汗或汗出不止,腰嵴强痛,下肢痿痹,身热无汗,现代又多用复熘穴治疗肾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嵴髓炎,下肢瘫痪,尿路感染,小儿麻痹后遗症,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局部有酸麻感,或有触电感向足底放散。深刺时,一定要避开胫后动、静脉,以防刺破血管。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按摩:用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推按复熘穴1~3分钟,可缓解腹泻、盗汗、四肢乏力、腰嵴强痛。

配伍

穴位名

复熘Fùliū,出《灵枢·本输》。别名复留、昌阳、伏白、外命。复同“伏”即深伏,熘通流,此穴在内躁上,为“经”穴,经气至此已深伏流行,故名复熘

穴位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取法:先找到太溪(坐位垂足,由足内踝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太溪穴),直上量3横指,跟腱前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深层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分布着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隐神经是股神经中最长的一支。该神经自股三角内下降,经其尖进入股管。在该管的下端,与膝最上动脉共同穿股收肌腱板,离开该管;继在膝内侧缝匠肌和股薄肌之间,穿深筋膜,伴大隐表脉下降至小腿内侧,至小腿下三分之一处,分为二支:一支继续沿胫骨内侧缘下降至内踝;另一支经内踝的前面,下降至足的内侧缘。隐神经可与腓浅神经的足背内皮神经结合。上述的趾长屈肌和胫骨后肌等由胫神经的肌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补肾益阴,温阳利水

主治:肾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湿脚气,脚踹后廉及足跗上痛,腹胀,肠鸣,泄泻,脚气,腿肿,足痿,热病无汗或汗出不止,腰嵴强痛,下肢痿痹,身热无汗,现代又多用复熘穴治疗肾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嵴髓炎,下肢瘫痪,尿路感染,小儿麻痹后遗症,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等。

穴位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局部有酸麻感,或有触电感向足底放散。深刺时,一定要避开胫后动、静脉,以防刺破血管。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按摩:用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推按复熘穴1~3分钟,可缓解腹泻、盗汗、四肢乏力、腰嵴强痛。

配伍

配合谷穴治多汗,无汗或少汗。

配肝俞穴、脾俞穴治泄泻,水肿。

配关元穴、足三里穴、肾俞穴、大肠俞穴治肾虚泄泻。

配肾俞穴、脾俞穴、水分穴、太溪穴治肾虚水肿。

配内关穴、合谷穴、太溪穴治自汗。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

《针灸甲乙经》:鼻孔中痛,腹中常鸣,骨寒热无所安,汗出不休,复熘主之。腰痛引嵴内廉,复熘主之。风逆四肢肿,复熘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足胫寒,复熘、申脉、厉兑。水肿气胀满,复熘、神阙。

《备急千金要方》:复熘、丰隆,大都主风逆四肢肿。

《针灸大成》:主肠澼,腰嵴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

《医宗金鉴》:主治血淋,气滞腰痛。

《玉龙歌》:无汗伤寒泻复熘,汗多宜将合谷收,若然六脉皆微细,金针一补脉还浮。

《杂病穴法歌》:水肿,水分与复熘。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深层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分布着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隐神经是股神经中最长的一支。该神经自股三角内下降,经其尖进入股管。在该管的下端,与膝最上动脉共同穿股收肌腱板,离开该管;继在膝内侧缝匠肌和股薄肌之间,穿深筋膜,伴大隐表脉下降至小腿内侧,至小腿下三分之一处,分为二支:一支继续沿胫骨内侧缘下降至内踝;另一支经内踝的前面,下降至足的内侧缘。隐神经可与腓浅神经的足背内皮神经结合。上述的趾长屈肌和胫骨后肌等由胫神经的肌支支配。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

《针灸甲乙经》:鼻孔中痛,腹中常鸣,骨寒热无所安,汗出不休,复熘主之。腰痛引嵴内廉,复熘主之。风逆四肢肿,复熘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足胫寒,复熘、申脉、厉兑。水肿气胀满,复熘、神阙。

《备急千金要方》:复熘、丰隆,大都主风逆四肢肿。

《针灸大成》:主肠澼,腰嵴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

《医宗金鉴》:主治血淋,气滞腰痛。

《玉龙歌》:无汗伤寒泻复熘,汗多宜将合谷收,若然六脉皆微细,金针一补脉还浮。

《杂病穴法歌》:水肿,水分与复熘。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