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足少阴肾经 / 气穴

气穴

穴位

气穴Qìxué,出《灵枢·四时气》。别名胞门、子户。气,在此意指原气。穴,即腧穴,亦窟藏之意。肾主纳气,是处为肾气归聚之所,因关元为原气生发之处,下焦元气关藏之处,穴在其旁,也是养生凝神入气之处,故名之。气穴本为孔穴的通称,如《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

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法:仰卧位,当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上3/5与下2/5交点处,旁开中线0.5寸处即是。

作用与主治

作用:调理冲任,益肾暧胞

主治:肝肾,胎产,少腹部等疾患:如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崩漏,带下,不孕,堕胎腹痛,小便不利,泄痢不止,奔豚,胁痛,腰嵴痛,泄泻,痛经,腹泻,现代又多用气穴治疗肾炎,膀胱麻痹,性机能障碍,子宫脱垂,肠绞痛,尿路感染,遗精,阳痿,阴茎痛,肾炎,角膜炎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小腹部。针刺宜缓慢,以免刺伤膀胱。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配伍

穴位名

气穴Qìxué,出《灵枢·四时气》。别名胞门、子户。气,在此意指原气。穴,即腧穴,亦窟藏之意。肾主纳气,是处为肾气归聚之所,因关元为原气生发之处,下焦元气关藏之处,穴在其旁,也是养生凝神入气之处,故名之。气穴本为孔穴的通称,如《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

穴位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法:仰卧位,当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上3/5与下2/5交点处,旁开中线0.5寸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分布同大赫。为肋下神经分布处。皮肤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和第一腰神经的前皮支分布。腹腔内相应的器官为大网膜、小肠等。

作用与主治

作用:调理冲任,益肾暧胞

主治:肝肾,胎产,少腹部等疾患:如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崩漏,带下,不孕,堕胎腹痛,小便不利,泄痢不止,奔豚,胁痛,腰嵴痛,泄泻,痛经,腹泻,现代又多用气穴治疗肾炎,膀胱麻痹,性机能障碍,子宫脱垂,肠绞痛,尿路感染,遗精,阳痿,阴茎痛,肾炎,角膜炎等。

穴位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小腹部。针刺宜缓慢,以免刺伤膀胱。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配伍

配关元穴、三阴交穴治闭经。

配天枢穴、上巨虚穴治泄泻,痢疾。

配关元穴、中极穴、肾俞穴、气海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

配命门穴、关元穴、肾俞穴、三阴交穴治不孕。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月水不通,奔豚,泄气,上下引腰嵴痛。冲脉、足少阴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月事不调。

《循经考穴编》:妇人子宫久冷,不能成孕,赤白淋漓,月事不调,败血逆气攻冲,两胁疼痛。

《针灸大成》:主奔豚,气上下引腰嵴痛,泄利不止,目赤痛内眦始,妇人月事不调。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分布同大赫。为肋下神经分布处。皮肤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和第一腰神经的前皮支分布。腹腔内相应的器官为大网膜、小肠等。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月水不通,奔豚,泄气,上下引腰嵴痛。冲脉、足少阴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月事不调。

《循经考穴编》:妇人子宫久冷,不能成孕,赤白淋漓,月事不调,败血逆气攻冲,两胁疼痛。

《针灸大成》:主奔豚,气上下引腰嵴痛,泄利不止,目赤痛内眦始,妇人月事不调。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