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足少阴肾经 / 灵墟穴

灵墟穴

穴位

灵墟Língxū,出《针灸甲乙经》。灵即神灵,墟即土堆,心主神灵,神灵指心,此穴内应心脏,外当肌肉隆起处,其形犹如土堆,故名灵墟。

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法: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上推1个肋间隙,该肋间隙中,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

作用与主治

作用:疏肝宽胸,肃降肺气

主治:胸肺等疾患:如胸胁支满,咳逆喘息,呕吐噎嗝,咳嗽,气喘,痰多,胸胁胀痛,呕吐,乳痈,胸闷,现代又多用灵墟穴治疗胸膜炎,肋间神经痛,支气管炎,哮喘,嗅觉减退,鼻炎,乳腺炎,食欲不振等。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不宜深刺,以免刺伤心、肺。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按摩:治疗风寒咳嗽,常按揉灵墟穴,每次10~15分钟,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配伍

穴位名

灵墟Língxū,出《针灸甲乙经》。灵即神灵,墟即土堆,心主神灵,神灵指心,此穴内应心脏,外当肌肉隆起处,其形犹如土堆,故名灵墟。

穴位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法: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上推1个肋间隙,该肋间隙中,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肋间外膜、肋间内肌、胸内筋膜。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分布着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三肋间神经。皮肤由第二、三、四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在第三肋间隙深面,胸内筋膜后面有胸膜、肺、心脏及其外面的心包膜。心脏在该左侧间隙距胸前正中线为3~4厘米。胸廓内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在肋软骨及其之间的肋间结构的后方,和胸内筋膜、胸横肌前方下,降距胸骨两侧缘约1~2厘米处下行,并有同外静脉伴行。沿途分支至肋间隙,和胸主动脉的肋间后动脉相互吻合。膈神经位于动脉的后方下降,经肺根前面下降至膈肌、胸膜壁层、心包及膈下腹膜。

作用与主治

作用:疏肝宽胸,肃降肺气

主治:胸肺等疾患:如胸胁支满,咳逆喘息,呕吐噎嗝,咳嗽,气喘,痰多,胸胁胀痛,呕吐,乳痈,胸闷,现代又多用灵墟穴治疗胸膜炎,肋间神经痛,支气管炎,哮喘,嗅觉减退,鼻炎,乳腺炎,食欲不振等。

穴位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不宜深刺,以免刺伤心、肺。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按摩:治疗风寒咳嗽,常按揉灵墟穴,每次10~15分钟,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配伍

配肺俞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咳嗽,咯痰,气喘。

配肩井穴、合谷穴治乳腺炎,乳腺增生。

配太渊穴、中府穴、风门穴治哮喘。

配外关穴、中府穴、内关穴治胸痛、胸闷。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胸胁支满,痛引膺不得息,闷乱烦满不得饮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咳逆。

《循经考穴编》:胸膈满痛……痰涎壅塞,呕噎等证。

《针灸大成》:主胸胁支满,痛引胸不得息,咳逆呕吐,不嗜食。《循经考穴编》:胸胁满痛……痰涎壅塞,呕噎。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肋间外膜、肋间内肌、胸内筋膜。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分布着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三肋间神经。皮肤由第二、三、四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在第三肋间隙深面,胸内筋膜后面有胸膜、肺、心脏及其外面的心包膜。心脏在该左侧间隙距胸前正中线为3~4厘米。胸廓内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在肋软骨及其之间的肋间结构的后方,和胸内筋膜、胸横肌前方下,降距胸骨两侧缘约1~2厘米处下行,并有同外静脉伴行。沿途分支至肋间隙,和胸主动脉的肋间后动脉相互吻合。膈神经位于动脉的后方下降,经肺根前面下降至膈肌、胸膜壁层、心包及膈下腹膜。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胸胁支满,痛引膺不得息,闷乱烦满不得饮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咳逆。

《循经考穴编》:胸膈满痛……痰涎壅塞,呕噎等证。

《针灸大成》:主胸胁支满,痛引胸不得息,咳逆呕吐,不嗜食。《循经考穴编》:胸胁满痛……痰涎壅塞,呕噎。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