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蚕豆荚壳”。别名:蚕豆黑壳(《纲目拾遗》)。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化学成分:含β(3(βD吡喃葡糖氧基)4羟苯基)L丙氨酸。也含甘油酸。药理作用:豆荚所含甘油酸,对兔皮下注射有利尿作用。功能主治:治咯血,鼻衄,尿血,消化道出血,手术野出血,天泡疮,烫伤。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烧灰涂天泡疮。" ②《现代实用中药》:"治一切出血。"。用法用量:内……
中药材“蚕豆茎”。别名:蚕豆梗(《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化学成分:茎含山柰酚、对羟基苯甲酸、延胡索酸、白桦脂醇等。茎、叶、花、豆荚都含D甘油酸。药理作用:甘油酸有利尿作用。参见"蚕豆荚壳"条。功能主治:止血、止泻。治各种内出血,水泻,烫伤。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水泻。外用治烫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烧……
中药材“蚕豆花”。出处:《现代实用中药》。生境分布:产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性状:干燥的花,黑褐色,皱缩,长约2厘米;萼紧贴花冠管,先端5裂片,每因干燥碎断而残缺;花的旗瓣在外,并包裹着翼瓣和龙骨瓣,因皱缩卷曲,不易分辨。气微香,味淡。以花朵干燥、完整、紫黑色者为佳。性味:甘,平。 ①《苏州本产药材》:"甘,平。"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涩,无毒……
中药材“蚕豆壳”。别名:蚕豆皮(《本草求原》)。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产江苏。性状:干燥的种皮,呈黄褐色或棕褐色,都卷曲为不规则的碎片。大小不等。质脆易碎。化学成分:含β(3(βD吡喃葡糖氧基)4羟苯基)L丙氨酸L酪氨酸、多巴。功能主治:利尿渗湿。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天泡疮,黄水疮。 ①《本草求原》:"煅灰治天泡疮。" ②《现代实用中药》:"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