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贲门至幽门之间的慢性溃疡称之为胃溃疡(gastriculcer,GU),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可发生在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美克尔憩室内异位胃黏膜上。这些溃疡的形成均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本病绝大多数位于胃和十二指肠(98%~99%)。在人群中约有10%的人在一生当中可能罹患此病,因此是一个多发病和常见病,在消化外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幽门是胃的出口,是通往肠道的一个“关卡”。由于幽门肌肉畸形增厚、肥大、水肿,通往肠子的食物不能顺利进入肠道。胃壁肌肉强烈收缩,既然奶块进入肠子的阻力很大,于是就从嘴里返流出来。这样,病儿处于“饥饿”状态,势必日益消瘦。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hypertrophicpyloricstenosis),是新生儿比较常见的腹部畸形,男婴居多,男与女之比约为10:1。由于食物通过困难,患儿营养将发生严重障碍,如不治疗,可导致死亡。
幽门管溃疡是指发生在胃窦与十二指肠之间的、2cm长的狭窄管状结构内的溃疡,由于内镜下检查幽门管并不呈管状,故又称幽门前区溃疡。幽门管溃疡的发生率占溃疡病的10%。由于幽门管管径较小,又是胃内容物排至十二指肠的必经之道,当幽门管有溃疡时,常缺乏溃疡的典型节律,呕吐多见。当出现典型节律性症状时,常伴有十二指肠溃疡。制酸药和食物可有一定的缓解疼痛的作用。本病男性多见,好发于50~60岁之间。
幽门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位,正常的直径约1.5cm,因此容易发生梗阻。由于幽门通过障碍,胃内容物不能顺利入肠,而在胃内大量潴留,导致胃壁肌层肥厚,幽门形成瘢痕性狭窄,胃腔扩大及胃黏膜层的炎症,水肿及糜烂。临床上因病人长期不能正常进食,并大量呕吐,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并有严重脱水、低钾及碱中毒等水、电解质紊乱。瘢痕性幽门狭窄比较常见。慢性溃疡所引起的黏膜下纤维化,形成瘢痕性狭窄引起的幽门通过受阻,致使食物和胃液不能顺利地通过。
化生分为肠腺化生(肠化)及假幽门腺化生,前者常见于萎缩性胃炎,偶可见于浅表性胃炎甚或正常粘膜,而后者仅见于萎缩性胃炎,是指胃体粘膜由胃窦粘膜所替代,常沿胃小弯向上移行,称胃窦潜移。
幽门Yōumén,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上门。幽即幽深,门即门户,胃之下口称幽门,此穴近幽门,故名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