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右室双出口是主动脉和肺动脉均起自右心室,或一个大动脉和另一个大动脉的大部分均起自右心室。因心脏胚胎发育时,主动脉瓣下圆锥吸收不全,动脉圆锥的推移旋转异常所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狭窄。大部分室间隔缺损内径较大,60%的室间隔缺损位于主动脉瓣下,30%位于肺动脉瓣下(Taussing-Bing畸形),少数位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罕见缺损离大动脉开口较远,位于室间隔的中下段。
小儿急性有机磷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oisoning)指有机磷类农药进入人体,以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为主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病理过程。中毒多数来自进食含有有机磷农药的食物,国内还有部分地区使用残留时间较长的有机磷农药,小儿以不慎进食污染超浓度有机磷杀虫剂的蔬菜、水果而中毒;也有进饮污染水源和其他污染食物而中毒,后者偶见于投毒事件。有机磷进入人体抑制AChE,一方面产生迷走神经兴奋亢进、肌肉烟碱样作用(N样作用)的一系列临床病理过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尤因肉瘤(Ewings sarcoma)包括骨的尤文瘤(过去称为尤文肉瘤),骨外的尤文瘤,即神经外胚层瘤(神经上皮细胞瘤)和Askin瘤(胸肺部恶性小细胞瘤)。经免疫组化标记,细胞生成和组织培养研究表明,三类肿瘤均源于原始干细胞,居小儿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第2位。好发年龄为10~15岁。5岁以下的患儿往往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男孩较女孩多见。好发部位是髂骨、股骨、肱骨、腓骨和胫骨。侵犯长管状骨时,多发生于骨干。发生在肋骨、肩胛骨、锁骨和椎体者罕见。
自1982年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内成功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来自成人的大量研究证实Hp和许多上胃肠道疾病相关。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Hp的长期感染也与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相关。临床研究发现根除Hp可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病的复发率,还可使胃MALT淋巴瘤病程发生逆转,甚至消失;并可改善一部分慢性胃炎患者的顽固性消化不良症状。可以说Hp的发现和研究,把
硬皮病(scleroderma)是儿童时期少见的慢性结缔组织病,亦是风湿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内脏器官的纤维化和硬化,可累及皮肤、内脏、肌肉、骨骼和关节,其病理特征为结缔组织纤维化、硬化和闭塞性小动脉内膜炎,伴广泛性小动脉痉挛。它可分为局限性硬皮病(localizedscleroderma)和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sclerosis,SSc)两种类型。前者以局限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主,后者除皮肤弥漫性增厚和纤维化,内脏器官如心、肺、肾和消化道也可受侵犯。两者在临床上与病理学上无本质区别。
硬脑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是指由于外伤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硬膜下的出血,血液在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腔隙内的蓄积造成的颅脑损伤。根据临床症状出现的早晚,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extradural hematoma)是血液在颅骨内板和硬脑膜之间的蓄积。产生的原因是头颅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较大的变形,硬脑膜动静脉在此过程中发生剥离或撕裂,产生硬脑膜外出血,血肿达到一定体积而出现颅压增高和(或)脑受压的症状。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硬脑膜外的化脓性炎症,形成脓肿,造成脑膜刺激征和各种损害,称硬脑膜外脓肿(extraduralabscess)。
硬脊膜外脓肿(spinal epidural abscess)是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常表现为脊髓压迫或神经根刺激症状。由于胸段硬脊膜外腔较宽,含有丰富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并有较多的静脉丛,脂肪组织抗感染能力差及静脉丛血流缓慢,故发生感染的机会较多,胸段发生硬脊膜脓肿者约占病人总数的50%,其次为腰骶段,约占总数的35%,颈段较少见,约占总数的15%。脓肿多位于脊髓神经节的后方(82%),位于神经节前方者少见(18%)。
硬化性胆管炎(sclerosing cholangitis)又名纤维性胆管炎,是一种胆汁淤积综合征,是以肝内、外胆管炎症导致肝内外胆管壁黏膜下和浆膜层纤维样变性、增生,致胆管慢性纤维性狭窄和闭塞。最终可发展成胆汁性肝硬化和门脉高压,少数病例可累及胆囊和胰管,可伴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腹膜后纤维化。
以热能缺乏为主的婴幼儿营养不良称营养不良性消瘦。营养不良性消瘦系由于长期摄食过少引起,突出的是长期能量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只能消耗自己身体组织供给能量,以维持最低的生命代谢所需。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是一种多见于婴儿期的极度消瘦,又称婴儿萎缩症(infantile atrophy,inanition,athrepsia)。肌肉萎缩,精神萎靡,易疲乏。同时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给很多疾病,特别是婴幼儿肺炎和腹泻创造了发病的条
营养不良性水肿(malnutritional edema)又称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是一种营养缺乏的特殊表现。由于长期的负氮平衡,致血浆蛋白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出现全身水肿为其特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 蛋白质缺乏综合征又名恶性营养不良综合征或夸希奥科(kwashiorkor)。后者是非洲当地的译音,意指“红小孩”系指断奶后母亲不再给小儿喂奶,致使食物内蛋白质严重不足,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不足,虽经治疗小儿的身高和体重可有所改善,但始终不能达到营养良好的正常儿童值。
长期摄食不足是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如多产、双胎及早产儿若不注意科学喂养,常引起营养不良。唇裂等先天畸形及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也可产生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逐渐消失,一般顺序为腹、胸背、腰部,双上下肢,面颊部。重者肌肉萎缩,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免疫力差,易患消化不良及各种感染。
隐睾(cryptorchidism),也称睾丸未降或睾丸下降不全,是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程序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隐睾的发病率在生长发育中逐渐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约30%,新生儿为4%,1岁时为0.66%,成年人为0.3%,表明睾丸的下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出生后睾丸仍可继续下降。但一般至6个月后,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
脑白质营养不良(leukodystrophy)又称脑白质病(leukodystrophy),是一组进行性遗传性神经鞘磷脂代谢性疾患,主要侵犯髓鞘(myelin sheath)代谢。这组疾患包括球形细胞样脑白质病(globoid cell leukodystrophy,GLD)、异染性脑白质病(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MLD)、肾上腺脑白质病(adrenal leukodystrophy,ALD)、Pelizaeus-Merzbacher病、中枢神经系统海绵样变性及Alex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associatedglomendonephritis,HBV—GN)是我国儿童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也是儿童期膜性肾病的主要病因。HBV—GN指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上以不同程度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可伴有镜下血尿。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neurotic edema, HAE),又称作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是由于补体C1酯酶抑制剂(Complement 1 esterase inhibitor,C1-INH)先天缺乏所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症状为急性反复发作的限局性一过性血管神经性水肿。主要侵犯四肢和颜面等皮肤及消化道和吸呼道黏膜。水肿的病理改变为皮下组织和黏膜下组织的水肿。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elliptocytosis,HE)是另一种红细胞膜缺陷溶血性贫血。本症特点是周围血象中可见大量椭圆形成熟红细胞。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最严重者可因胎儿水肿死于宫内。正常人血中也可见到少数椭圆形红细胞,一般不超过15%。本症此种红细胞均在25%以上。
小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是一种先天性红细胞膜骨架蛋白异常引起的遗传性溶血病,其主要特点是外周血中见到较多小球形红细胞。临床上以贫血、黄疸、脾肿大,血液中球形红细胞增多、病程呈慢性贫血经过并伴有溶血反复急性发作为主要特征。现已明确,HS是一种红细胞膜蛋白基因异常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肾炎又称Alportssyndrome(AS),属一种家族性慢性进行性肾炎,临床特征以血尿为主,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常伴有神经性听力障碍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且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对于AS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现今在其遗传方式、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方面的认识已比较清楚。
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tomatocytosis,HST)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溶血病。临床上常有中到重度溶血性贫血。主要特征是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有轮廓清晰的口形裂隙(图1),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呈臼或研钵状。
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顾名思义患病对象是儿童,该病大多数是由于遗传引起的,患者会出现痉挛等症状。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hereditary fructose intolerance)系因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ruetaldolase,fructose-1,6-diphosphate aldolase)缺陷所致的先天性代谢紊乱性疾病。 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的果糖代谢途径的障碍有3种: 1.果糖激酶缺乏症(或称特发性果糖尿症,essential fructosuria) 是由于肝脏缺乏果糖激酶所造成,使果糖不能进行磷酸化而不能在肝脏中进一步代谢,因此患者血液中的果糖浓度在摄食果糖后明显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有家族性倾向的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总称。多数病因不明。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小脑和脑干,故也被称为脊髓-小脑-脑干变性。其他部位如脊神经、脑神经、基底节、丘脑及大脑皮质均可受累。还常伴有其他系统异常,如骨骼、眼球、心脏、内分泌及皮肤等。由于各种局灶性变性损害程度、发病年龄及遗传方式的不同,这类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众多类型或综合征,至少已有60种类型。各种类型之间常有交叉的症候,至今尚无理想的分类方法。 遗传性共济失调包括具有3个共同特征的不同疾病:共济失调,遗传基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hereditaria)是一组较常见的以皮肤和黏膜轻微外伤后,出现水疱为特点的遗传性疾病。至今分类尚不统一。1991年以来,Fine等人根据电镜下水疱或裂隙形成的位置,在将其分为三大类的基础上,又因临床表现的特征性分为若干亚型,随着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现已明了三型大疱表皮松解症都是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
小儿衣原体肺炎是由肺炎衣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沙眼衣原体肺炎主要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发病,由感染的母亲直接传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为人通过接触受感染的鸟类或吸入受其分泌物及粪便污染的尘埃而发生肺部感染。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俗称煤气中毒,是由于吸入大量一氧化碳(CO)气体引起的中毒。吸入的CO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COHb)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的能力,并抑制氧合血红蛋白(OHb)的分解,进而影响组织细胞供氧。吸入的CO还可与含铁的组织呼吸酶(细胞色素、细胞氧化酶等)结合,致使组织缺氧、窒息。CO中毒是最常见的中毒形式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存活者可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是涉及公共卫生、毒理学和人类健康的重要
叶酸(folic acid)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由于叶酸与出生缺陷、心血管疾病关系等的研究逐步深入,它已成为极其重要的微量营养素。在临床上因叶酸缺乏引起的神经管畸形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农村尚不少见,需加强防治工作。
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按原因可分四大类:①药物诱发的红细胞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②药物诱发不稳定血红蛋白的溶血性贫血;③药物或其毒性直接引起的溶血性贫血;④药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其中以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较为多见。
药物性肾损害是指由药物所致的各种肾脏损害的一类疾病。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药物引起的肾损害日趋增多,主要表现为肾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故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药物性肾毒性作用的认识,以降低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率。